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镇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镇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座谈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座谈会, 共聚一堂,共商大计。刚才,几位同志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产业 发展、乡村治理、个人成长等主题,谈了认识、讲了体会、提了 建议,听了之后很受启发,我能深切感受到大家投身家乡建设的 满腔热忱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你们是 X 镇未来发展的希望所 在,是推动我们乡村全面振兴的骨干力量和“源头活水”。借此 机会,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青年才俊表示诚挚的 欢迎!同时,也想和大家交流几点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登高望远,深刻认识乡村振兴伟业赋予我们的时代重 任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擘 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不久前胜利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更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在这宏大的历史进程中, “三农”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则是这篇大文章的 “总抓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振兴的根基在基层,关键在人才。 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村级干部队伍,是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决定性因素,是带领广大群众走 向共同富裕的“主心骨”和“领头雁”。环顾我们 X 镇,近年来 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 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 我们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些村庄的“造血”功 能仍然不强,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 化、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兵马未动,粮 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就是我们的人才储备。正是基于这样 的战略考量,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了村级后备力量培养 的“薪火工程”三年行动系统性地加强对村级班子后备力量的 “选、育、管、用”。我们 X 镇坚决贯彻上级部署,把后备力量 建设作为一项固本强基的战略性工程来抓。今天在座的 26 位同 志,就是我们从全镇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中,按照“德才兼备、 群众公认、潜力突出”的标准,精心遴选出来的佼佼者。大家平 均年龄 36 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接近 30%,涵盖了致富能手、 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多个群体。你们思 想活跃、视野开阔、敢想敢干,是 X 镇乡村振兴事业最宝贵的 财富。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到 家乡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份工 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作为党的 后备军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固本强基,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担当重任的过硬本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后备不等于“后 补”,储备更不等于“备用”。从一名后备力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 村干部,乃至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严 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我希望大家能 够沉下心来,戒骄戒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扎好“三根”,练 就“三气”,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一)扎好“认识”之根,涵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 底气。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村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村干部 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 象。政治上不过硬,能力越强,方向偏离的风险就越大。因此, 大家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一是要学 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要持之以恒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能 满足于读几篇文章、听几堂课,而是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 心里走,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学会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 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要精准把握党的方 针政策。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产 业发展、粮食安全、基层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是指 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总纲”,是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的“法宝”。 要搞清楚哪些是鼓励的,哪些是限制的;哪些是必须做的,哪 些是不能碰的。只有吃透了政策,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游刃有余,才能把上级的“指挥棒”转化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金钥 匙”。我们注意到,目前全镇已有 13 名村干部正在参加学历提升 计划,镇里也将优先推荐表现优秀的后备力量参加省内高校的学 历提升工程,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不断为 自己“充电赋能”。三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要牢固树立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叩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 谁”。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 置。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他们拉家常、听心 里话,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把群众的“表 情包”当作我们工作的“风向标”。 (二)扎好“行动”之根,锤炼“挑重担、干实事”的担当 锐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后备力量的 “备”,不是坐等空缺,而是在实践中“准备”。大家要摒弃“看 客”心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 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争当“实干家”。一是要在推动产业发展 中当先锋。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