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讨论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
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
XX 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启动我市“十五五”规划编
制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共同
谋划好未来五年 XX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
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
关键举措。“十五五”时期,即 2026 年至 2030 年,是 XX 市在
新征程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五年,是推动新旧动能加
速转换、城乡区域深度融合、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的攻
坚五年,更是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
础的冲刺五年。编制一个高质量、有远见、能落地的“十五
五”规划,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这不仅是
一份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更是一份向全市人民作
出的庄严承诺。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
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
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这项任务。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登高望远,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与新使命
科学谋划未来,必须精准把握当下。编制“十五五”规划,
首要前提就是要把 XX 的发展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中去审视,置于全
国全省的发展大格局中去考量,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
势而为。
第一,要深刻认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从全球看,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经贸规
则加速重构,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加严
峻的风险挑战。从全国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
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
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XX 市作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
环的重要节点城市,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
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牢牢把握发展
的主动权。
第二,要精准把握战略机遇的叠加性。国家深入实施长三
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为 XX 市承接高
端要素溢出、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提供了广阔舞台。省委省政
府大力支持沿江地区转型发展、跨江融合发展,为 XX 市提升
城市能级、优化发展布局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战略机遇相
互交织、效应叠加,构成了“十五五”时期 XX 发展的最大红
利和最强支撑。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紧扣这些国家和省级战略,
主动对接、深度融入,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力争将战略势能
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发展动能。
第三,要清醒看到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经过“十四五”时
期的不懈奋斗,我市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
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福祉不断增进,为开启新征程
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深层次
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优”
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有待进一步增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依然明显,“双
轴驱动、三区融合”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承载压
力、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日益趋紧;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
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
在一定差距。这些都是“十五五”时期必须正视并着力破解
的课题。
因此,“十五五”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一个审时度势、
扬长补短、化危为机的过程。必须坚持胸怀大局、站位全局,
既要看到光明前景,坚定发展信心;也要看到困难挑战,增强忧
患意识。通过科学的规划,引领全市上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聚焦关键,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核心任
务与主攻方向
一份好的规划,必须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抓手。总书记
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XX 市的“十五五”规
划,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做好
“产、水、文、人”四篇文章这一总的工作任务,谋深谋实未
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第一,做好“产”的文章,全力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
柱。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没有强大的产业,
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十五五”期间,必须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以“XX 新晨”
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蝶变升
级”。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对传统优
势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其向价值链中高端攀
升,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二要推动新兴产业的“聚变引领”。
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
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
响力的产业集群。要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
业,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三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
“裂变赋能”。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科技金融、
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
度融合。提升商贸文旅、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满足
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第二,做好“水”的文章,精心绘就江湖海交相辉映新画
卷。水是 XX 的特色、优势和灵魂。做好“水”的文章,是彰
显城市魅力、提升生态价值、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一
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
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长江、运河
等重点流域的保护修复,守护好一江碧水、一城清水。二要释
放滨水空间价值。高水平规划建设滨江、滨湖、滨河风光带
和生态绿廊,打造更多可供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公共空
间,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福利。三要发展壮大水韵经济。依托
我市丰富的水资源和深厚的“水”文化,大力发展水上旅游、
水上运动、健康养生等新业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设名副其实的幸福
水城。
第三,做好“文”的文章,持续激发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
文化是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