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强化技术管理与灾害治理全力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强化技术管理与灾害治理全力保障企业高 质量发展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题明确,意义重大。在当前全市上 下深入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作为行业的骨 干企业,如何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安全”与 “发展”这两大时代命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前不 久,XX 书记深入我们 XX 煤矿井下检查指导工作,特别强调要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 障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必须扛起的 政治责任。 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对我们煤矿企业而言, 核心要义就是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 而通往这条道路的唯一桥梁,就是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严密的重大 灾害治理。今天,我就围绕“技术”和“灾害”这两个关键词,谈 几点意见。 一、筑牢根基:以技术管理创新驱动本质安全水平跃升 本质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实现本质安全,不能再依靠 人海战术和传统经验,必须向技术要战斗力,向管理要执行力。技 术管理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必须让 它时刻保持高效、精准、灵敏。 第一,全面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进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化是煤炭工业的未来。当前,以 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 5G 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 技术,正在重塑传统产业的形态。我们不能有丝毫犹豫和观望,必 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面拥抱这场技术革命。 一是构建全方位的智能感知网络。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传统 的单点、局部监测已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我们要加快推 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将瓦斯、煤尘、水 文、顶板压力、设备运行状态等所有关键参数,通过密集部署的 传感器实时采集,形成一张覆盖全矿井的“数据天网”。这不仅是 简单的信息上图,更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从“事后报警”到 “事前预警”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要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实现主 要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数据 100%实时接入智能调度指挥 中心。 二是深化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AI 技术的核心优 势在于其强大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我们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重 大风险识别、隐患智能排查和设备预测性维护等领域的应用。比 如,通过 AI 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识别“三违”行为、人员不规范操 作及设备异常状态,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的智能监督。再比如,通过 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机器学习,建立预测性维护模型,提前预判主运 输、主通风、主排水等关键设备的故障风险,将非计划停机时间 降低 20%以上,从源头消除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三是稳步推进“少人化、无人化”作业。将人员从高风险环 境中解放出来,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 们正在运行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下一步, 我们要在掘进、运输等环节上取得更大突破。要积极引进和应用 自动化掘进机器人、无人驾驶运输车辆等先进装备。同时,大力 推广数字孪生技术,在地面构建与井下工作面一比一的虚拟映射 系统,实现对采掘设备的远程精准操控、状态监控和模拟演练。 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核心采掘工作面的远程“一 键启停”和常态化无人值守,将井下一线作业人员数量在现有基 础上再压减 30%。 第二,不断夯实技术管理标准体系与流程规范。 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必须匹配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否则就 是“带电的猛虎”,风险更大。技术管理不仅是技术部门的职责, 而是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XX 书记在井下检查时强 调,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对细节的重视和规范化的管理。我 们要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从采掘设计、作业规程编制,到现场 施工、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明确、量化的技术标准。 我们要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等法规和行业先进标准,对现有的 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修订,废除不合时宜的条款,补齐 标准缺失的短板,形成一套覆盖所有岗位、所有流程的标准化操 作手册,并确保每一位员工都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二是构建全员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进步不能仅仅依赖 少数专家和技术人员,必须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我们要建 立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员工在小改小革、工艺优 化、流程再造等方面献计献策。对于提出并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 要给予重奖。同时,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 针对制约我们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设立专项进行联合攻关。 我们的研发投入强度要逐年提升,力争在核心技术专利数量上实 现新的突破。 三是强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是技术管理的第一资源。 我们要建立常态化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机制,特别是针对新设备、 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