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加快甘泉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
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
走下去”“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
我县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加
大开发投入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的优
势愈发明显。但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足、旅游
产品单一、旅游消费水平低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全域旅游
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准确把握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加快打造全域
旅游发展新格局,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期,我们通过实
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
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泉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引领、全域旅游带动、特
色工业强县、融合农业富民”发展战略,把全域旅游带动放在了
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利用”原则,
加快甘泉大峡谷开发利用步伐,引领带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特
别是疫情期间来甘游客数量断崖式下滑,我们坚定信心、逆势而
上,将其作为旅游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加快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随着国家卫
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民间文学之乡等一批“国字号”招
牌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全省平安
县等一批“省字头”荣誉接续获得,下寺湾镇被列为全省旅游特
色名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延安智慧物流产业园、210 国道
过境线、县城小环线一期建成投用,城乡环境品质持续提升,为
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 年 1-10 月份,全县累计接待
游客 107.75 万人次,较 2019、2022 年同期分别增长 68.54%、
148.62%。一是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先后编制完成《甘泉县全域
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 年)》《甘泉大峡谷旅游景区发展总体
规划》等多个规划文件。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机遇,编制完成《甘
泉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甘泉县下寺湾镇镇区风貌规划》以及
张家沟村、石门村、美水泉村等 15 个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加快
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
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机遇,加强红色旅游
规划布局,长征历史步道一期建成投用,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
形成。二是接待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县共有酒店宾馆 78 家、
民宿 14 家、农家乐 49 家,住宿、餐饮等旅游要素服务功能持续
提升。甘泉宾馆完成升级改造,红色旅游路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
开工建设,大峡谷、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标识标牌、停
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近三年来,全县
旅游接待人数达 220 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8.43 亿元。
三是旅游产品多元创新。以甘泉大峡谷、劳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门豆腐小镇三大核心景区为引领,陆续打造了美水泉遗址公
园、“雪地讲话”旧址、龙咀沟鱼稻种养、五里桥田园综合体、
象鼻子湾红培营地等景观景点,打响叫亮了峡谷观光游、生态康
养游、长征洗礼游等品牌。特别是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多点开
花”“亮点纷呈”,“重走长征路”、红色研学等旅游产品深受学校、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欢迎。仅 2023 年 1-10 月份,承接各类红
色旅培 217 期 13200 余人次,其中承接安徽、广西、西藏等省外
培训 163 期 8100 余人。四是旅游品牌持续提升。甘泉大峡谷因
奇特的地质地貌,被授予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基地,多次被央视
《春天里的中国》《共同关注》报道,成为了旅游“网红”打卡
地,创建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并全面启动 5A 级旅游景区创
建。被誉为“陕北第一园”的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美水泉遗址公园、石门豆腐小镇创建为国家 3A 级
旅游景区。先后开通西安北-上海和西安-甘泉大峡谷旅游高铁、
动车,举办首届“甘泉大峡谷·探秘中国梦幻谷”主题摄影大赛
暨 12 城市摄影邀请赛、半程马拉松以及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帐篷
节、旗袍节、音乐节等活动,甘泉旅游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持续加大全域旅游开发力度,在资金投入、体制机
制、政策扶持上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起
步晚、底子薄,全域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彻底。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对全域
旅游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旅游就是景区景点的旅游,还停
留在发展旅游是旅游部门的事,与本部门本单位关联不大,主动
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涉旅部门、从业人员及群众对现代
旅游新业态、新产品认识不到位,学习借鉴外地发展全域旅游的
好经验、好做法热情不高,在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改革创新上
墨守成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的营造。
二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旅
游配套跟不上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要。旅游文化元素不突出,城
市休闲空间、游憩场所不多。美水泉遗址公园、白鹿寺千年银杏
树等部分景区景点旅游讲解、停车购物等服务功能短缺;甘志路
提标改造缓慢,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尚未建成,每到节假日、旅
游旺季景区道路就会出现拥堵、停车难问题,同时缺乏与之配套
的大型娱乐项目,无法满足游客娱乐需求,旅游消费水平不高;
劳山国家森林公园研学、康养、露营、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
不足,旅游新业态发展相对滞后。
三是服务品质还不够精细。目前,全县仅有一家三星级宾馆,
美食品鉴、文化体验、旅游装备用品等购物场所不多,“吃住行
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仍处在低层次开发、低水平经营状态,与当
前旅游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乡村游刚刚起步,
田园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单一化、产品同质化、
服务简单化,民宿、农家乐等住宿环境品质不高,还没有形成一
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民宿和乡村酒店,不能满足游客对乡村游精
细服务的需求。
四是旅游产品还不够丰富。尽管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
看点多、亮点少,观光游客多、过夜游客少,旅游供给与需求不
匹配。产业融合深度和广度不足,文创产品、纪念品开发缓慢,
文化消费偏低,健身、康养、探险、研学和体育等旅游产品发展
不够,新产品、新业态、新空间不足。甘泉大峡谷景区一家独大,
对其他景区景点遮蔽效应明显,劳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门豆腐小
镇等集聚带动效应不足,仍处于“过境游”和门票经济阶段。
五是营销氛围还不够浓厚。全县懂旅游、会管理、能经营的
本土旅游人才匮乏,赛事策划、文化创意及营销推广等高端运营
管理人才不多,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难以满足全域旅游发展
需要。旅游宣传节会活动少,景区景点宣传推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