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推动XX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推动 XX 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理清 XX 县苹果产业发展思路,明晰发展目标, 选准发展路径,抓牢发展和建设重点,创新发展机制,我近期深 入 XX 街道、长官庙、白豹、庙沟、铁边城、吴仓堡等镇街村组 和有关单位,对全县苹果产业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20XX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省 级苹果基地县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苹果产业“基地 北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大战略,把山地苹果作为县域农 业产业的主导产业、农民长期稳步增收的首位产业来抓,全面落 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狠抓新园建设、幼园管护、防灾减灾、技 术培训和示范园创建,全面加快苹果规模扩张,大力发展相关配 套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群众增收增添了新动 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山地苹果 12 万亩,建成陕西省高 质高效示范园 8 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精品园 18 个,延安市 美丽果园 12 个;有机果园认证 5.33 万亩;20XX 年苹果挂果面 积 5.4 万亩,实现年产量 2.99 万吨,产值突破 2.6 亿元。初步形 成万亩袖珍苹果基地、万亩黄颜色果品基地、万亩优系富士果品 “三个万亩”基地。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技术标准跨上新台阶。近年来, 以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严格按照新 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现代果园“五新”要求 狠抓新建园工作,大力推行矮化密植技术,不仅增加了亩均果树 种植数量,并且提升了亩均产量。积极推行“灯、板、带、芯、 螨”等绿色防治技术,推广物理、生物防控措施,绿色防控技术 普及率达 100%。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果园生草、树盘覆草 等多元免耕覆盖技术,果园种草、生草覆盖面积达到 60%以上,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 1%以上。改造移动式熏烟桶 1.1 万个,安 装新型自动气象观测站 15 套和自动气象观测仪 20 套。二是果园 经营走出新模式。大力倡导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建园,要求村级领导班子 成员带头建园,宣传引导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家、在外创业务工 人员回乡发展苹果产业。累计发展种植户 6927 户,涉果专业合 作社和家庭农场 458 家,果园 18715.35 亩,50 亩以上的果农大 户 91 户,果园 9518.4 亩,探索散户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迈进,推 动苹果产业向规模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转变。三是队伍建设迈出 新步伐。积极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形成了县有果业中心、镇有团 队、村有骨干的技术服务体系,县果业中心有农艺师、助理园艺 师、技术人员 22 人,管理人员 4 人,镇果站共有 38 名技术员。 近几年培育果品营销经纪人 261 人,果业高素质农民 860 人。制 定出台了《XX 县果业“鸿雁”人才培育计划暨业务骨干下沉抓 点示范三年行动(20XX-2024 年)方案》,每年培养农民技术员 100 名,包抓示范园 10 个,印发《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技术规 程》3 万余份。同时,2019 年 12 月县委、县政府引进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马锋旺教授及研究团队,成立 XX 县苹果产业 专家工作站,为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队伍培育。四是品 牌营销取得新成就。深度挖掘地方元素,塑造 XX 苹果品牌个性, 成功打造出“XX 山地苹果”“长官庙”苹果等知名品牌。采取 “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捆绑使用模式,规范统一全县果品销 售外包装,授权“延安苹果”区域品牌使用企业及合作社 13 家, 发展利益联合体 5 家,新开 XX 苹果直营店 2 家,有效提高了 XX 苹果的市场知名度。通过参加农业节会、政企联合直播带货 和制作相关视频短片等多种方式,全力宣传报道 XX 苹果产业发 展成效。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建成 4.0 智能选果线 2 条,冷(气)库 1.6 万吨,果品深加工产能达 1000 吨。五是防灾减灾得到新提升。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方 式,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水平。设立县苹果产业防灾减灾作战指挥 部,协调指挥防灾减灾工作,组建 12 支技术指导小分队,深入 一线督导防灾减灾工作。实施 XX 果业气象保障能力工程,优化 完善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实现重点挂果区域温度和湿度实时监测 预警,成果创建全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在冰雹多发区域建设 果园防雹网 0.83 万亩。集中采购烟雾发生器、防冻生物药剂, 采取挖土坑式、改造废旧油桶等办法建设熏烟防冻设施,示范引 领整县提升果园防灾减灾能力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机遇挑战 (一)存在问题。近年来,XX 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与上级要求、群众期盼及我市其他县市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 差距和不足。一是生产条件较差。鉴于气候影响,苹果只能种 植在高海拔的山顶、山坡,生产道路、灌溉设施条件较差,果园 土壤瘠薄,全年降雨量分布不匀,无霜期短,极端灾害天气发生 频发,果园道路、灌溉、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二是果 农认识仍不到位。目前全县苹果产业尚未整体见效,初挂果园商 品率低,苹果套袋、病虫害防治、施肥等环节投资大,果农原始 资金积累少,产业建设积极性不高,主动投入和管理意识不强, 严重制约着 XX 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果业人才及劳动力短 缺。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居家普遍是老弱病残,年龄平均在 60 岁以上,劳动力严重短缺,用工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果业专 业技术人才薄弱,乡村“三农”新型农业带头人数量及能力不足。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当前 XX 苹果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未形成规模,体系不全,专业化程度不高,现有果网、果袋、纸 箱外包装企业的产能和产品质量都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以小型冷库为主的田间地头贮藏设施发展滞后。五是果品销售压 力不断加大。果品销售渠道较少,果农往往被动等待客商上门收 购,收购价格较低;品牌建设不够有力,“公用品牌”、个性品牌 建设及营销主体培育仍需加强;20XX年全县苹果产量2.99万吨, 商品率 81%,虽然 19%的残次果通过政府补贴进行了收购,但 大面积挂果后,残次果销路仍是不可小觑的问题。 (二)面临的机遇。一是政策机遇较好。党和国家高度重 视“三农”工作,做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的战略部署。省上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十四五”现代果业 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意见(陕政办发〔20XX〕18 号)》及《陕西省关于支持延安 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若干措施(陕政办发〔2023〕 9 号)》等推进现代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未来陕西省现代果 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措施必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苹 果产业聚集,推动苹果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县委、县政府把苹 果产业作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