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防汛防台风工作部署会议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汛防台风工作部署会议,主要
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
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分析研判当
前及下一阶段的气候态势,对全市的防汛防台风工作进行再动员、
再部署、再落实。当前,我市正处于台风活跃期、强降雨集中期,
防汛防台风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以清醒
的头脑、决战的姿态,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范应
对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当前防汛防
台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防汛防台风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一项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
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
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当
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坚定
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
识做好今年防汛防台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全
球气候变化影响,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生成频率、强度和路径都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频发、重发。我
们正处在台风季的关键时期,每一次台风、每一场暴雨都是对我
们干部队伍执行力、应急体系战斗力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的一次大
考。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的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懈情
绪,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坚决摒弃“看天吃饭”
的被动思想和“年年防、年年空”的厌战情绪,始终保持如履薄
冰的警觉、见叶知秋的敏锐,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
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牢牢掌握防汛防
台风斗争的主动权。
第二,要深刻把握工作的特殊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经
济总量持续攀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星罗
棋布,人口和财富高度聚集。这既是我们的发展成果,也意味着
我们的防御对象更多、保护目标价值更高、防治任务更重。同时,
我市地理环境复杂,地质灾害点、山边陡坡、低洼易涝区、山洪
沟道等传统风险点依然存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地、地下空
间、老旧房屋等新的风险隐患不断显现。这些新旧风险交织叠加,
使得我们的防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底线
思维和极限思维,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把工作标准调
到最高、把防御措施做得最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万无一失。
第三,要坚决扛起肩负的政治责任。防汛防台风工作是检验
我们执政能力和宗旨意识的“试金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
第一位的,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我们每
一位领导干部都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我们的决策是否科学、
指挥是否果断、措施是否有力,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
全市上下必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我
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平安指数和幸福指数。
二、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防御重点,全面筑牢防汛防台风
的安全防线
打好防汛防台风这场硬仗,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
节,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各项防御措施精准有效、落地见效。
要围绕“防、预、撤、救”四个核心环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
的防御体系。
首先,在防字上要做到关口前移、万无一失。预防是最好的
保护。必须把隐患排查整治作为防汛防台风工作的基础性、先导
性工程来抓。一要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各县(市、区)、各部
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行业内的所有风险点进行一次拉
网式、地毯式的再排查、再梳理。要紧盯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
边坡、临水临崖村居、低洼易涝地带、山洪沟道等重点区域;要
紧盯危旧房屋、建筑工地、地下商场车库、高空构筑物、旅游景
区景点等重点部位;要紧盯水库、山塘、堤防、涵闸等水利工程
设施;要紧盯港口码头、航道船舶、交通干线、电力通信等重要
基础设施。排查不能走过场、留死角,要建立详细的隐患清单
和整治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
理,确保问题隐患在台风和暴雨来临之前整改到位。二要抓好水
库科学调度。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全市水库的统一科学调度,既要
保障防洪安全,又要兼顾蓄水需求。要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
行方案,坚决杜绝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对于病险水库,要落实
“一库一策”应急预案,提前采取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等措施,
确保绝对安全。三要强化城乡内涝治理。水利、住建、城管等部
门要对城市排水管网、排涝泵站、河道行洪通道等进行全面检查
和清疏,确保排水通畅。要针对历年来的易涝点,制定“一点一
策”的整治方案,配置必要的移动排涝设备和应急力量,力争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其次,在预字上要做到精准灵敏、快速响应。及时、准确地
预警是赢得防御主动权的关键。一要提升监测预报的精准度。气
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对台风路径、强度、
降雨量、江河水位、地质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测和滚动预报,充分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提高预报的精准性
和时效性。二要健全预警发布的“叫应”机制。预警信息发布不
能仅仅停留在媒体和网络上,关键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确
保预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直达一线、直达受威胁群众。
要完善从市到县、到乡镇、到村居、到户到人的预警传达体系,
综合运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高音喇叭、敲锣打鼓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