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三阅兵直播有感:铭
记历史,砥砺前行,共筑强国梦
2025年9月3日,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伟大纪念日。清晨的北
京,秋高气爽,阳光洒在天安门广场的每一块砖石上,仿佛为这片承
载着民族记忆的圣地披上了金色的荣光。上午9时整,我怀着无比激动
与崇敬的心情,准时坐在屏幕前,全程观看了这场庄严而盛大的阅兵仪
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近90分钟的直播,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
开。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不仅是对人民军
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深情礼赞。
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国家盛典,更是一堂震撼人心
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一次民族精神的集体淬炼,一次时代使命的庄严召
唤。
一、在庄严仪式中重温民族记忆
当晨曦初照,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
立,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随着《义勇军进行曲》
的雄壮旋律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与亿万
观众一同高唱国歌。那熟悉的旋律,穿越八十年风雨,激荡着每一个中
华儿女的心弦。
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汇。我仿佛看到,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划破
长空,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我仿佛听
见,太行山上的号角声声,延安窑洞里的灯火彻夜不熄;我仿佛感受
到,八年全面抗战、十四年艰苦抗争中,那不屈的呐喊与坚定的信念。
此次阅兵的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深意。联合军乐团由14个排面组
成,象征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艰难历程;80名礼号手整齐列阵,寓
意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庄严时刻;空中护旗梯队悬挂着巨幅国旗和军
旗,由20架直升机组成“75”字样(纪念1945年胜利),寓意深远。这些
精心设计的符号,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历史记忆的具象表达,是
民族情感的深刻共鸣。
这是一场属于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唤醒。它告诉我们:胜利来
之不易,和平弥足珍贵。唯有铭记历史,才能不负先烈;唯有珍视和
平,才能开创未来。
二、在现代化强军中见证国家崛起
分列式开始后,受阅部队以整齐划一的步伐、昂扬奋进的姿态依次
通过天安门广场。空中护旗梯队率先登场,直升机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
旗,在蓝天白云间划出壮丽航迹。紧随其后的是徒步方队、战旗方队、
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强军画卷。
此次阅兵采用“一老一新”的编排方式,极具匠心。徒步方队中,既有
源自抗战时期的老部队代表,也有改革重塑后的新型作战力量。他们步
伐铿锵,目光如炬,展现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风貌。战旗方队尤为
引人注目,100面功勋荣誉旗帜迎风招展,每一面旗帜背后,都镌刻着一
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凝聚着一代代军人的忠诚与牺牲。
最令人震撼的,是装备方队的“钢铁洪流”。全部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
役主战装备,涵盖陆、海、空、火箭军及战略支援部队。从新型主战坦
克到高机动战术车辆,从远程火箭炮到防空反导系统,从无人作战平台
到智能化指挥系统,一件件国之重器依次驶过,彰显出我国国防科技工
业的跨越式发展。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多款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惊艳登场:新一
代隐身战斗机歼-36编队掠过长空,高超音速导弹发射车威武前行,无人
作战集群系统展现未来战争形态……这些尖端装备不仅代表了当前世界
军事技术的前沿水平,更标志着我军已全面迈向信息化、智能化、体系
化作战的新阶段。
空中梯队以体系化编组飞越天安门,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空中
加油机与歼击机协同配合,构建起立体化空中作战网络。那一刻,我
深切体会到:今天的中国军队,早已不再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我们
拥有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强大能力,真正实现了从“跟
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三、在文化表达中升华民族认同
如果说武器装备是国家实力的“硬核”体现,那么阅兵中的文化表达则
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所在。此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展示,更是一场深
刻的精神叙事。
联合军乐团千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