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
省委的决策部署,总结上一阶段我市老龄工作的成效与经
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
行全面部署。刚才,会议传达了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的核心精
神,*区、*县、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单位作了很
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和思考,听后很受启
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共同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再上新台
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大
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
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市情。我们*市作为全省
乃至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做好老龄工作,不仅是
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大计,更是事关发展全局和长治久安
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始终将其摆在经济社
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
进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我们坚持系统化思维,积极构
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
老服务格局。市、县、镇、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织密建强
一批枢纽式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性的长者幸福食堂、覆盖
广泛的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精心打
造的“*年益寿”养老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让广大老年人在
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多元、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是重点民生项目成效显著。我们始终将老年群众的“急难
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将困难老年人家庭
适老化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抓,自2020年启动以来,我们
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改造”的原则高质量完成了超过13845户
老年人家庭的改造任务。通过对地面、厨房、卫生间等关键区
域的精心改造和智能化设备的安装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居家生活
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这项“小改造”带来了老年人幸
福感的“大提升”,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是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我们深刻认识到,满足老年人
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必须推动养老事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
发展。在“医养结合”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与养
老服务机构的深度合作模式,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稳步实
施,着力构建集“预防、治疗、照护”于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
网络。同时,我们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培育康养、旅居、
老年教育等新业态,努力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推
动高质量发展的“银发机遇”。
四是要素保障投入持续加大。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财政
投入、政策供给、人才建设上向老龄事业倾斜。我们明确提
出,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有55%以上用于支持发
展养老服务。仅2024年,市财政就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养老服
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并下达了超过151万元的养老服务机构综合
保险项目资金,为养老机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和
省级财政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例如,在新一轮的居家适老
化改造中,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就为我市分配了2360万元的专
项资金。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我市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注
入了强劲动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老龄工作面临
的严峻形势和深刻挑战。截至2023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的
老年人口已达201.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30.12%,65周岁及以
上人口占比更是高达22.86%。这一比例远超全国和全省平均水
平。我们的老龄化呈现出“增速快、基数大、寿龄高、空巢
多”的显著特征高龄、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
为突出。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养老服务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养老资
源配置尚有差距,专业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仍然不
足,医养康养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面对这些问
题,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
更实的举措,全力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开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
局面
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
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四个核心目标,统筹推进、重点
突破,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一,聚焦“老有所养”,全力筑牢基本养老服务之
基。“老有所养”是老龄工作的基石。我们要持续完善多层
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确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获得
坚实、可靠、温暖的基本生活保障。一要做优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也是老年人最熟悉、最安
心的选择。我们要把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支持家庭承担养老
功能上。要持续深化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在巩固现有成果的
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优化申请和施工流程,鼓励更多
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参与进来。要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
服务的政策体系,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精准对接老
年人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现实需求,切实解决好
居家养老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二要做强社区养老服
务。社区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是实现“原居安养”的关
键节点。要加快推进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
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让专业服务触手可及。要大力推广“长
者幸福食堂”模式,通过优化布局、提升品质、规范运营,有
效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的难题。要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
式,积极探索“物业+养老”“邻里互助”等新路径,打
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
年。三要做实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支
撑,尤其对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保障。
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强化其兜底保障功能。要大力支持
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满足不同
层次的养老需求。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健
全评估和奖惩机制,引导机构向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
发展,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四要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农村养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要结合我市农村
地区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