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镇驻村工作
队交接暨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镇驻村工作队交接暨培训会
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工作交接会,也是一次继
往开来的加油鼓劲会,更是一次面向新征程的誓师动员会。主
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上一阶段我镇驻村帮扶工作的成果与经
验,对新老工作队员进行轮换交接,并对新一届的驻村第一书
记和工作队员进行系统培训,动员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
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谱写*镇乡村全面振兴的
崭新篇章。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圆满完成驻村任务、即将
奔赴新岗位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在
过去的几年里,你们告别家人,扎根基层,把汗水挥洒在田间
地头,把真情倾注于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
初心和使命。同时,我也要向新选派的同志们,表示最热烈的
欢迎!你们的到来,为我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鲜血
液,带来了新的希望。希望你们能够迅速转换角色,不负组织
重托,不负群众期盼,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接续奋
斗,再立新功。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首来路,硕果累累
同志们,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
务。自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央、
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
抓,推动全镇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的深刻变
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
切关怀,也凝聚着我们历届驻村工作队员的智慧、心血和汗
水。你们是*镇乡村发展的亲历者、建设者和功勋者。
回顾过去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感自豪。第一,我们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是我们工作
的基石,也是对人民群众最庄严的承诺。曾几何时,我镇贫困
发生率一度高达34.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
达1987户、8385人。面对这块“硬骨头”,我们的驻村工作队
和镇村干部一道,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啃下了这块硬骨
头,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荣获“*省脱贫攻坚先进
集体”的光荣称号。进入衔接期以来,大家丝毫没有松劲歇
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了防返贫动态监测
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常态化跟踪、网格化管
理,确保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2024年底,全
镇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8500元,监测户户均年收入增长超
过3500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
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第二,我们聚焦产业发展,壮大了富
民兴村的“造血”机能。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
键。过去的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才有持久的动力。大家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大力发
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我们成功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了一
批高附加值的特色种养殖基地。我们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
路径,依托我镇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打造了数个乡村旅游
示范点,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通过盘活闲置资
源、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我镇农村集体
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收入成功突破500万元大关,为乡村
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第三,我们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优化了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几年来,我们累计投
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大批强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一条
条“产业路”“致富路”延伸到村组农家,彻底解决了群众出
行难的问题;一项项农村危房改造和供水管网升级工程,让群
众住上了安心房、喝上了干净水;一座座污水处理站的建成使
用,让乡村告别了脏乱差,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从道路拓
宽到教育设施完善,从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到文化广场建设,我
们补上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欠账,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
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
增强。第四,我们建强基层组织,筑牢了党在农村的战斗堡
垒。驻村工作队始终把抓党建促振兴作为核心任务,协助
村“两委”班子健全议事决策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等制度,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得到明显增
强。你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
宣传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所思所盼及时准确地反馈上来,密
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
村、爱农民的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
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值
得我们倍加珍惜。在此,我再次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
声,向为*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离任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
谢!
二、审时度势,任重道远
同志们,肯定成绩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当前,我镇的乡村振
兴工作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党的二十
大为我们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宏伟蓝图,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
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新时代新征程
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们的工
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从发展阶段看,我们正从“巩固成果”向“全面提升”迈
进。过去,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补短板”“兜底线”上。现
在,我们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发展。如何推动产业
从“有”到“优”,从“小而散”到“集群化、品牌化”发
展?如何推动乡村建设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富有特
色”转变?如何推动乡村治理从“有效”向“善治”升级?这
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从内生动力看,部分村庄的“造血”功能仍需增强。虽然我
镇集体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
些村庄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部
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还没有彻底根除,主动发展的意识和
能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如何把扶持政策的“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