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集团审计整改工作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集团审计整改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集团党委决定召开这次审计整改专项工作会议,主题 非常明确,议程十分集中,就是要聚焦审计发现的各类问 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彻底的“政治体检”和“管理会 诊”。会议的目的不是“翻旧账”,更不是“算总账”,而是 要通过正视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动员集团上下以最坚 决的态度、最果断的行动、最严格的标准,打赢审计整改这场 硬仗,为集团行稳致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扫清障碍、夯实 根基。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审计整改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首先必须明确,审计整改工作绝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 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的本质是权力监督和责任监督。审计机 关代表国家对集团的经济活动进行“体检”,出具的“体检报 告”就是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更是整改清单。能否闻过则 喜、闻过则改,能否彻底整改、见到实效,检验的是各级管理 者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考验的是对党和 国家事业的忠诚度,体现的是责任与担当。 部分同志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审计发现的问 题,年年都有,不过是一些财务上的小瑕疵、管理上的老毛 病,整改就是“走过场”“写报告”,甚至抱有“过关心 态”。这种思想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审 计整改的严肃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每一个审计问题,无论大小,都像一颗埋在企业肌体内 的“地雷”,看似不起眼,一旦引爆,就可能对集团的声誉、 效益乃至生存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抓好审计整 改,是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必然要求。当前宏观经济 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团正处在转型升级、爬 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管理漏洞、任何一笔不良资产、 任何一项违规操作,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抓 整改,就是抓风险防控,就是为集团的“万吨巨轮”排查隐 患、堵塞漏洞,确保航行安全。抓好审计整改,是提升企业治 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内在需要。审计所揭示的问题,往往是企 业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失灵或低效的具体表现。以审计整 改为契机,可以对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一次最真实 的检验,倒逼各单位、各部门审视自身的制度流程、决策机制 和执行能力。这不仅是解决单个问题的过程,更是一次系统性 的管理优化和治理升级。一个对审计问题麻木不仁、敷衍了事 的企业,其治理能力必然是低下和脆弱的。抓好审计整改,是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锻造过硬干部队伍的有力抓手。审计发现 的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干部的履职尽责、廉洁从业密切相 关。对问题视而不见、推诿扯皮,就是失职渎职。对整改工作 消极应付、虚假整改,更是对组织的不忠诚、不老实。必须旗 帜鲜明地强调,也在这里向所有“一把手”提出明确要求:坚 决做到“新官必理旧账”。不能因为问题是前任留下的,就心 安理得地搁置一旁。企业的资产是国家的,责任是延续的。主 动认领问题、主动整改问题,是衡量一位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基 本履职能力和责任担当的试金石。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当前整改工作的严峻形势 过去一年,集团在审计整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 定的阶段性成效。例如,根据审计部门的统计,通过对上一轮 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集团累计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约1.2亿 元,盘活了价值近1.5亿元的闲置资产,促进增收节支超 过6000万元。同时,各单位根据审计建议,修订和完善了各类 规章制度超过110项,整改完成率达到了75%以上。这些成绩的 取得,是相关单位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肯定。但 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尚未啃下的“硬骨头”,看 到依然存在的严峻问题。从这次会议通报的情况看,一些长期 存在、反复出现的顽瘴痼疾依然没有得到根治,一些新出现的 风险点和管理漏洞亟待堵塞。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集团高 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具体来看,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资产质量堪忧。这是审计发现问 题的“重灾区”。比如,*分公司一笔高达3800万元的应收账 款,账龄已超过5年,至今未采取有效的法律追索手段,形成实 质性损失的风险极高。*制造公司长期存在存货管理混乱的问 题,账实不符金额超过1500万元,部分原材料甚至存在霉变、 报废的风险,直接侵蚀企业利润。还有个别单位,违规进行资 金拆借,将数千万元资金拆借给关联方,不仅程序违规,资金 回收也面临极大不确定性。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相关单位财务 管理的失控和资产质量的低下。 (二)投资决策与项目管理粗放,效益风险并存。集团近年 来加大了投资力度,但部分项目的决策和管理却未能跟上。例 如,集团在*地区的某个新材料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 市场风险评估不足,投产后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额已 达8500万元,严重偏离投资预期。*装备公司的某个技术改造项 目,在实施过程中未经充分论证就随意变更技术方案,导致项 目预算超支20%,金额近3000万元,且项目工期延误超过半年。 这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的现象,是对国有资产 的极大不负责任。 (三)合规经营意识淡薄,内控体系形同虚设。一些单位的 内控流程停留在纸面上、挂在墙壁上,并未真正融入业务活动 中。在工程招投标和物资采购领域,问题尤为突出。审计发 现,有3家子公司在过去一年的5个项目中,存在规避公开招 标、违规指定供应商、合同条款签订不严谨等问题,涉及合同 总金额超过1.8亿元。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廉 洁风险,也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此外,在资产处 置环节,有的单位未经评估就低价处置闲置设备,造成国有资 产流失,这些都是内控失效的直接后果。 (四)整改态度消极,屡审屡犯现象突出。比问题本身更可 怕的,是对待问题的态度。一些问题,在近三年的审计报告中 反复出现,像“牛皮癣”一样顽固。比如,关于“部分下属企 业备用金管理不规范”“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等问题,集 团三令五申,年年审计、年年发现、年年整改,但总是“雨过 地皮湿”,风头一过,依然我行我素。这背后反映出的根 源,是部分单位负责人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 措施不过硬。有的单位把整改报告写得天花乱坠,但实际行动 却原地踏步;有的甚至搞“选择性整改”,对容易改的、不伤 筋动骨的就改,对难啃的“硬骨头”就拖延、绕道走。这 种“屡审屡犯”的现象,是对审计监督权威的公然挑战,必须 坚决予以纠正。 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