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关于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的研讨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关于学习《习 近平经济文选》的研讨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作一 次研讨发言。近期,我深入研读了《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并 结合 X 媒体刊发的全国政协相关理论研讨会精神,感触很深、收 获很大。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既有世界观,也 有方法论,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应对复杂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 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天,我想聚焦“制度型开放”这一核心概念,结合我个人的 学习思考,从感受、反思和方法三个层面,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向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深学细悟,把握制度型开放的时代脉搏 初读《习近平经济文选》中关于对外开放的论述,我的第一 感受是“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的完美结合。从沿海开放到 全面开放,再到今天强调的制度型开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 放的层次也越来越深。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 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 到,这不仅仅是开放策略的调整,更是一场关乎发展主动权的深刻 变革。 过去,提到开放,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进出口贸易的关税减免,这些是典型的“边境开放”措施。它们 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我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然而,随着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演变,特别是近年来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抬头,“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逆流涌动,我们面临的 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仅仅停留在要素 流动的浅层开放,就容易陷入被动,甚至被“卡脖子”。总书记高瞻 远瞩地指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 放”。这一论断的深意在于,我们的开放正在从“边境”深入到 “边境后”,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转向主动对接、积极参与乃至 引领国际规则重构。这是一种战略上的主动。我体会到,制度型 开放的本质,就是要将我国打造成为全球制度环境的“引力场” 和“稳定锚”。通过构建一个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 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体系,不仅能够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更 能增强我们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是一种从 “顺应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深刻转变,体现了大国应有 的责任与担当。 二、内观自省,思考制度型开放的实践路径 学习理论最终要落到实践。对照制度型开放的要求,我时常 反思,我们自身在思想观念、能力本领和体制机制上还存在哪些 差距。总书记强调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这四个关键词, 为我提供了一个自我审视的框架。 在“规则”层面,我反思的是我们的“对接力”。过去,我们更 多是学习和遵守国际规则的“好学生”。但现在,面对《全面与进 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新一代 高标准经贸协定,我们不仅要研究其条款,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和价值取向。我感到,我们一些同志对于这些新规则的理解还不 够深入,满足于知其然,但对其所以然的探究不足。如何将这些高 标准规则的要求,创造性地转化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改革动力, 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变“被动接轨”为 “主动对标”,甚至在一些新兴领域,如数字贸易、绿色标准等方 面,要敢于提出“中国方案”,参与并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 在“规制”层面,我反思的是我们的“内生力”。制度型开放, 往深里说,就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它要求政府的治理方式必 须转型。比如,全面实行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