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民政局机关党支部2025年上半年党员思想形势分析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民政局机关党支部 2025 年上半年党员思想 形势分析报告 为持续深化党员队伍思想建设,精准掌握党员干部思想脉搏, 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民政局机关党支部通过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走访调研、听取党 小组汇报、参与支部活动观察等多种形式,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思 想政治状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和深入分析研判。现将具体情况报告 如下。 一、总体思想状况 2025 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支 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民政“三基”职能(基本民 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 领。全体党员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工作 作风务实担当,服务群众情怀深厚,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强 烈的干事创业热情。 (一)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思想铸魂成效显著。全体党员干部 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强国”平台等载体,深入学习党的创 新理论,特别是关于共同富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等重要论述和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 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面对复杂 舆论环境,党员干部普遍能保持清醒头脑,运用科学理论分析社 会现象,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在落实惠民政策和应对民生热点问 题上立场坚定、方向明确,牢牢守住了民政领域的意识形态阵地。 (二)党性意识鲜明突出,先锋作用有效发挥。全体党员党性 意识强烈鲜明,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自觉践行党员义务,积极参 加组织生活,按时足额缴纳党费,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在履行民政核 心职能的关键环节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特别是在兜底保障困难 群众基本生活、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推进儿 童福利体系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指导城乡社区治理创新、 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优化专项社会事务服务等一线工作 中,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 现了民政党员干部“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良好形象。在数字 化改革、推进“幸福共同体”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党员骨干冲锋 在前,攻坚克难。 (三)群众观念较为强烈,为民服务用心用情。全体党员干部 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工作理念,将服务好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广大社区居民作为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温度与效能。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深入乡镇(街 道)、村(社区)、服务机构、困难群众家中,扎实开展“大走访 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用心用情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救 助申请帮办、养老资源链接、困境儿童关爱、社区服务优化、殡 葬服务惠民等工作,努力当好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基层治理 的“助推器”、社会服务的“勤务兵”,积极协调解决服务对象在 政策享受、生活照料、权益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实际 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纪律规矩意识强化,廉洁防线持续筑牢。党员干部普遍 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能够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党纪,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相关规定,注 重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半年来,未发生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 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一体推进, 通过原原本本学习《条例》、参加警示教育、聆听廉政党课、开 展案例剖析等方式,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 增强。对照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民政领域廉政 风险点排查(尤其是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福彩公益金使用、 社会组织管理、殡葬服务等方面),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防控 措施,不断净化民政政治生态,营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干 事创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武装与实践转化的结合度有待增强。部分党员对党 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健 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新型慈善等与民政工 作紧密相关的重要论述,学习理解还不够系统深入,满足于“学 过了”,对其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的把握尚有差距。运用党的创 新理论指导分析研判民政事业发展新形势、破解“一老一小”结 构性矛盾、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挑战 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存在经验 依赖和路径惯性,破解难题的锐气、硬招实招还显不足。 (二)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和创新性有待提升。个别党员干部宗 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弱化,存在一定的“机关化”倾向,深 入基层一线特别是偏远乡村、困难家庭频次和深度不够,对群众 需求的体察不够敏锐精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在部分业 务流程中尚未完全体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有时不够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