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公司生产运营通报会暨安全生产例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八月份的生产运营通报会暨
安全生产例会。刚才,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分别就当前的生产
运营指标、重点项目进展、质量环保监控以及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作了详细的汇报和深入的沟通,总体上讲,情况介绍得比较全面,
问题分析得也比较客观。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盘点总结、查摆问
题的“诊断会”,更是一次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的“部署会”。结
合刚才大家的汇报和公司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我讲三个方面的
意见,旨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公司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圆满完成。
一、聚焦项目全周期管理,筑牢高质量交付的生命线
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
现在项目的成功交付能力上。交付,不仅是产品的离岸,更是承
诺的兑现、品牌的塑造和信誉的积累。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日益严苛的客户要求。越是在这种时候,
越要强化项目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的管理,将高质量交付的
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第一,要强化前端策划的深度和精度。一个项目的成败,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策划水平。项目策划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任
务分解上,必须具备系统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要从项目承接之
初,就建立起由市场、技术、生产、采购、财务等多部门组成的
协同作战单元,对项目的技术难点、工艺路线、资源需求、潜在
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特别是新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全面
预算管理制度,将成本控制的理念植入设计、采购、制造的每一
个细胞中。对于品牌配套件的配比问题,这不仅是技术要求,更
是品牌战略。必须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优化供应商名录,建立战
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源头上保障核心部件的性能与可靠性,杜绝
因配套件质量问题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和最终品质。
第二,要强化生产过程的刚性执行和动态调控。计划的权威
性在于其刚性。生产计划一经确定,就必须成为各单位、各部门
共同遵守的“军令状”,不折不扣地执行。生产管理部门要切实
担负起“指挥中心”的职责,加强对短周期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跟
踪督办力度,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月总结的闭环管理机制。当
前,我们面临着多个项目并行、生产任务高度集中的“生产高峰”
挑战。这既是考验,也是机遇。相关单位要提前谋划,科学排产,
优化资源配置,打足提前量。要打破部门壁垒,强化产业链上下
游的协同配合,确保信息流、物资流、工序流的高效畅通。针对
生产瓶颈,要成立专项攻关小组,集中优势力量,定点爆破,确
保生产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不拖后腿。要充分利用
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构建生产运营“驾驶舱”,实现对生产进
度的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和科学调度,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第三,要强化项目收尾的质量标准和责任闭环。产品“不欠
债离岸”,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质量底线。
这里的“债”,不仅仅指实体产品上的缺陷,更包括技术文件、
备品备件、服务承诺等一切与交付相关的事项。质量管理部门要
将关口前移,把检验检测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实施更为严格
的过程控制和出厂检验标准。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必须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和验收
标准,确保问题归零、隐患清零。项目交付不是终点,而是与客
户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新起点。要建立健全项目交付后的跟踪服
务机制,主动了解产品运行情况,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用卓越的
售后服务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
二、坚持预算刚性约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如果说项目交付是企业的生命线,那么成本控制就是企业的
生命力所在。在当前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
白热化的宏观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已经成为决定
企业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变量。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
可控”的理念,全面实施预算的刚性管控。
第一,预算的编制要科学、要全面。全面预算管理,核心在
于“全面”二字。它绝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全员
参与、全过程覆盖的系统工程。从市场投标的报价分析,到项目
设计的方案比选,再到生产制造的物料消耗,每一个环节都要有
清晰的预算目标和成本意识。预算编制要基于历史数据,更要结
合市场变化和项目特点进行科学测算,既要保证资源的有效供给,
又要杜绝铺张浪费和无效投入。要改变过去“拍脑袋”定预算、
预算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让预算真正成为指导业务开展的
“导航仪”和衡量经营绩效的“度量衡”。
第二,预算的执行要严肃、要刚性。预算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了与生产计划同等的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