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
建设工作推进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
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
前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
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公司的负责同志汇报了体系
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有关部门和乡镇也作了交
流发言,讲得都很好,问题找得准,思路也清晰。
总的来看,自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各乡镇、各
部门虽然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但整体进度与预期目标相比,仍然
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环节推进力度不足,部分工作进度滞后,
协同配合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
体工作成效的发挥。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让大家进一步绷紧思
想之弦,拧紧责任之链,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坚决打
赢这场事关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的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
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理解智慧监
管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是基本的民生,更是必须扛稳抓牢
的重大政治责任。XX 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比高,婚丧
嫁娶、逢年过节等集体聚餐活动频繁且分布广泛,这是地域的风
俗,也是乡情的体现。然而,正是这种分散、临时、量大的聚餐
形式,给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过去,主要
依靠监管人员上门巡查、现场指导,不仅监管成本高、效率低,
而且难以实现全覆盖、全时段的有效监控,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不容忽视。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幸
福,更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推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绝不
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项目,而是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需求的深
刻变革。
第一,这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
食品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就是要用科技手段弥补传统监管的短板,将
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聚餐现场,实现从“人防”到“技防+人
防”的跨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
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是必须办好办实的民心工程。各级
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安心、吃
得放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这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当
前,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
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有
效路径。智慧监管体系通过数据汇聚、智能分析和风险预警,
能够变被动监管为主动预防,变经验判断为数据决策,实现对农
村集体聚餐从申报备案、过程操作到后续追溯的全链条闭环管
理。这不仅是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的一次革命,更是我县推进数字
政府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第三,这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
要。农村集体聚餐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极易引发群体性恐慌,
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件。智慧监管体系通过对高风
险环节的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锁定证据、
快速处置,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对于维护社会大局稳
定,营造安全祥和的发展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部分同志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等一
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行动上自然就表现出迟缓和滞后。必
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等不起、慢不得。全县上下必须立即
统一思想,摒弃畏难情绪和侥杂心理,切实把智慧、力量和资源
凝聚到这项工作中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
当,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聚焦核心功能,明确技术路径和标准,高质量构建全县
一体化的智慧监管网络
智慧监管体系,核心在“智慧”,关键在管用。要建成一个
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就
必须清晰地了解其构成和运作模式,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路径来
推进。根据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的成功实践结合我县实际,这个体
系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一体化平台、三级网格、四项核心功能”
的立体监管架构。
“一体化平台”,即建设一个全县统一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
安全智慧监管云平台。所有的数据采集、信息流转、指令下达、
分析预警都要在这个平台上完成,避免形成新的数据孤岛。
“三级网格”,是指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责
任体系。县级层面,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作为智慧监管的
“指挥中心”,负责平台的日常运维、数据分析、统筹调度和重
大风险处置。乡镇层面,设立监管工作站,作为“一线枢纽”,
负责辖区内聚餐活动的申报受理、现场指导、信息核查和应急协
调。村级层面,明确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为“末梢探头”,负责信
息的初步采集、宣传引导和简易巡查,第一时间上传现场信息。
这个责任体系必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确保每一场聚餐都有人
管、有人看。
“四项核心功能”,是这个体系能否有效运转的支柱,必须
确保每一项功能都建设到位、应用到位。
一是前端申报备案的便捷化。要开发操作简便的移动端申报
应用,比如微信小程序。聚餐的举办者、承办的流动厨师,都必
须通过手机端完成“一键申报”。申报内容要标准化,至少应包
括聚餐时间、地点、人数、菜单、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主要食材
的索证索票信息等。系统后台自动对申报信息进行审核,对从业
人员健康证过期、菜单存在高风险菜品等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