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镇地处*腹地,作为典型的西北农村乡镇,始终坚
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压
紧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创新构建多元共治、服务下沉的现
代化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
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压力传导”责任链条,筑牢基层
治理“桥头堡”
*镇党委深刻认识到,乡镇作为抓党建、抓治理、抓发展、
抓稳定的“一线指挥部”,其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
系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效果。为此,*镇坚
持问题导向,从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入手,建立了一套环环
相扣、层层压实的责任传导机制。
(一)以述职评议为“标尺”,量化责任“硬指标”。为破
解以往责任落实“宽、松、软”的问题,*镇将述职评议作为检
验领导干部履职成效的“试金石”。一是规范述职程序。明确
要求党委书记、副书记每半年需向镇党委会进行一次专题述
职,每年年底向县委组织部和全镇党员干部代表大会进行年度
述职。2025年以来,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已累计开展各类述
职6次,重点围绕抓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民生改善
等方面,亮成绩、谈不足、定措施。二是量化评议内容。述职
报告内容不再是空泛的总结,而是要求用数据说话,明确列出
年度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完成情况,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率、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三是强化结果运
用。述职评议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直接
挂钩,对连续两次评议结果靠后的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形
成“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发了领导
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以包联指导为“纽带”,激活组织“神经末梢”。针
对部分村党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规范,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
分的问题,*镇全面推行“党委班子成员包村联点”制度。一是
领导带头参与。镇党委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每人联系1~2个村
党组织,全年必须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联系村的组织生活会
至少4次,并对会议质量进行现场点评指导。2025年,镇党政领
导班子成员累计参与和指导村级组织生活会超过50场次,覆盖
全镇所有行政村。二是精准靶向指导。在指导过程中,镇领导
不仅是“参会者”,更是“辅导员”,针对各村存在的不同问
题,如党建与业务“两张皮”、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不足
等,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基层党组织
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得到显著增强,整改
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三是解决实际问题。镇领导利用参与
组织生活会的机会,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现场协调解决群众急
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通过领导包联指导机制,已协调解决
涉及农田水利、道路修缮、产业发展等各类实际问题30余
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找准施策“切入点”。大兴
调查研究之风,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法宝。*镇党委将
调查研究作为领导班子的基本功,推动决策由“经验
式”向“精准化”转变。一是课题化管理。年初,镇领导班子
成员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和全镇中心工作,主动围绕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确定了15个重点调研
课题。这些课题紧扣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具有很
强的现实针对性。二是常态化走访。班子成员每月下基层调研
不少于5天,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
中,听真话、察实情。2025年上半年,全镇领导班子累计形成
高质量调研报告15篇,内容涵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
境保护、闲置资源盘活等多个方面。三是闭环式转化。调研报
告不是束之高阁的“文件”,而是推动工作的“药方”。每篇
报告都要求提出3~5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镇党委定期
召开调研成果转化会,对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进行逐条分析、评
审,并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形成“调研-决策-执
行-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
花结果。
二、创新治理模式,构建“多方联动”共治格局,激活基层
治理“新动能”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力量分散的传统困境,*镇积
极探索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力
量,构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府、社会、群众等多元主体共
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深化警地融合,打造平安建设“共同体”。平安是发
展的基础。*镇将镇派出所作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推动
警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一是机制上联通。建
立“警网融合”工作机制,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
格由社区民警、村干部、网格员组成“铁三角”治理团队。镇
派出所与综治中心、司法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
联动处置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信息的快速流转和协同处理。
二是力量上下沉。派出所警力下沉到村、到网格,变“坐堂等
警”为“主动巡防”,实现了对社会治安风险的源头预防和动
态管控。三是效能上提升。通过“民警+民调员+法律顾问”的
联合调解模式,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
解。2025年以来,全镇通过多元联动机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
纷超过30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群众诉求办结率
达97.8%,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数量同比下
降23.5%,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引导多方参与,画好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