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
改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近期省委、省政府主要
领导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分析当前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
推动各项整改任务落地见效。刚才,市生态环境局的负责同志通
报了今年上半年全市生态环境的有关情况和重点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问题点得准、情况摸得清,希望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深刻
反思。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形势,深刻认识生态环保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
生态文明建设,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环
境保护提升到“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这既是发展问题、民生
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乡人居环境有了明显
改善,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
地看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根基尚不牢固,取得的成效还不稳
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
前功尽弃。
从刚刚通报的数据来看,问题不容忽视。在空气质量方面,
今年 1-6 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3.5%,距离我们 94%
的年度目标还有 0.5 个百分点的差距。这看似微小的差距背后,
是巨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
显,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上半
年 PM2.5 平均浓度为 29.1 微克/立方米,虽然同比略有改善,但
距离 28.2 微克/立方米的“十四五”末期控制目标,压力依然巨
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反弹。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主要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
率继续保持在 100%,这说明我们的干流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部分中小支流、小微水体、城乡结合部
的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一些乡镇的黑臭水体,虽然经过几轮整治,但在雨季过后仍有返
黑返臭现象,群众反映强烈。这说明我们的治理工作还不够深入、
不够系统,“毛细血管”的治理还存在明显短板。
在土壤和固废处置方面,短板问题更加突出。中央和省级环
保督察以及各类专项检查反馈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整改进度滞
后于时间节点要求。部分工业园区周边,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的
处置能力与产生量不匹配,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建筑垃圾、农
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随意倾倒、违规处置
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不仅破坏环境,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面上看是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根子
上反映出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责任落实问题和
工作作风问题。有的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
然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惯性思维,认为环保是软任务,可
以缓一缓、放一放;有的同志责任心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和侥幸
心理,对上级交办的问题,满足于“纸上整改”“口头整改”,缺
乏一抓到底的韧劲;还有的同志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思维和科学精神,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陷入“年年整治、年年反弹”的怪圈。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是必
须坚定扛起的政治责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
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务必以对历史负责、对
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彻底摒弃任何麻痹思想和松懈心
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抓好问题整改,
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在于找准症结、靶向发力、久久为
功。下一阶段,全市上下要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聚焦突出
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确保所有问题整改
到位、见到实效。
第一,坚持精准施策,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
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
治污。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保卫蓝天,
要突出抓好 PM2.5 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紧盯工业源、移动源和
扬尘源。一方面,要强化对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挥
发性有机物的全过程管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重型柴油货车等
高排放车辆的监管,同时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防尘
措施。保卫碧水,要从“大动脉”向“毛细血管”延伸,从水里
向岸上拓展。要加快推进 XX 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XX 湖水
体修复及配套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确保按期建成、发挥效益。
要全面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