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区2025年AI赋能教育
教学专项培训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新区2025年暑
期AI赋能教育教学的专项培训。首先,我代表新区教体局,向百
忙之中前来参加本次培训的各位教研主任、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同
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培训提供精心指导和智力支持
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科技浪潮奔涌、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召开这样一次
培训会,意义非同寻常。这不仅是一次业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
次教育思想的革新;不仅是对未来教育形态的前瞻布局,更是我
们推动*新区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发展
的关键举措。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静心思
考,潜心钻研,满载而归。下面,我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
度融合”这个主题,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时
代必然性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定义未来的全新
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
全球经济结构、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必将对教育领域产生
颠覆性的影响。可以说,拥抱人工智能,就是拥抱未来;发展智
能教育,就是发展未来的教育。
第一,这是顺应国家战略、抢占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党
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
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及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一系列重
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
素、全过程,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
系。从国家层面看,这不仅是科技战略,更是人才战略和教育战
略。我们身处教育一线,必须深刻领会国家战略意图,将思想和
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发展智能教育作为我们推动
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和战略支点。
第二,这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动教育变革的内在要
求。回望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带来
了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从粉笔黑板到多媒体课件,再到今天的
智慧课堂,技术始终是驱动教育形态演进的重要力量。当前,人
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AI+教育的市场规模预
计将突破700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接近3000亿元。这
背后反映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
实现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有数据显示,在部分试点项目
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效率提升超过30%,学生作业
完成度提升25%。这充分说明,人工智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品”,而是能够撬动教育质量整体跃升的“新杠杆”。我们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无异于在智能时
代“刻舟求剑”,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第三,这是回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担
当。我们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未来所面
临的社会,将是一个高度智能化、人机协同的社会。这对人才的
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停
留在知识的单向传授,更要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协
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技术恰好为我们实现这
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可以将教师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
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品格和高阶思维能力
的培养;它可以为每个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库,让“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因此,推动AI赋能教
育,本质上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能够适应未
来、创造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时代责任。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擘画我区AI教育应用的实践
蓝图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认
识层面,更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将宏伟蓝图转化为我区
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应用牵引,在以下
几个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要实现AI赋能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创新。我们要彻底改
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推动教学从“知识传
授”向“能力建构”转变。教师的角色要实现转型,从过去
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未来“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陪伴
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智能备课、
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比如,通过AI系统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生认
知特点,自动生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和素材;在课堂上,利用智
能助教进行实时互动答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通过
智能作业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诊断,并推送个性化
的巩固练习。我们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人机协同、高度互
动的智慧教学新范式。
二是要以AI赋能学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