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第 41 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 敬意和对广大教师的深切关怀,隆重召开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教师节专题片,几位教师代表的发言情真意 切、感人至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我市人民教师的良好风貌。会 议还对《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为我 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 耕耘在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职工, 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教育事 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召 开此次会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和 XX 省关于教育工作的最新 部署,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 共识,共同擘画 XX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为 XX 市的现 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把握教育新方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作 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城市发展的基石来抓,持续加大投入,深化 改革创新,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的办学条件 得到显著改善,一批新建、改扩建的学校投入使用,城乡教育资源 布局更趋均衡;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持续加强,教师待遇和地 位稳步提升,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我们 的教育质量稳步攀升,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考、中考成绩连年取 得新突破,在各类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中也屡获佳绩。这些成绩 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社会 各界的鼎力支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XX 市的教育事 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宏观政策看,《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 新政策的出台,对教育的战略定位、发展理念、改革路径都提出 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 实。从区域发展看,XX 市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的 关键时期,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迫切,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 好的时代课题。从内部因素看,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镇化进 程的推进,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日益增长,教育资源配置 不均衡、优质教育供给不足、教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深层次矛 盾依然存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和系统性,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和谋划 XX 的 教育未来。 二、铸魂育人,固本培元,在落实根本任务中彰显教育新担当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 国育才的根本导向,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 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 育各领域。 一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要深入挖掘 XX 地区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思政课程和实践基地,引导青少年学生 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 和国家事业之中,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要走实全面发展之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抓好智育、夯实学业 基础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确保学生每 天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率和肥胖率。要 加强美育熏陶,通过艺术课程、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 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 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实践中懂得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要健全协同育人体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 会共同的责任。要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长学校、 家访、线上沟通等多种渠道,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理性 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缓解家庭的教育焦虑。要净化社会文化 环境,加强对网络游戏、不良信息等的监管,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清 朗的成长空间。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作用,团结 带领广大青少年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 三、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在构建高质量体系中开创教育新局 面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关键动力在创新。我 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改革破解发展 难题,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核心 竞争力。 一要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要深入实施学区 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迅速提 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稳步 消除“大班额”现象,有序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学龄人口波动。 要大力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民办教育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