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个锦囊”让基层减负“增减”有度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
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
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
干部是干事创业的排头兵,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
层干部“松绑减负”,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要持续整治加重
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基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深挖“病灶”根源,靶向精准“治疗”,用好“思想锦囊”“实干
锦囊”“作风锦囊”,减“压力”“负担”“阻力”,增“动力”“实
效”“长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用好“思想锦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减“压力”增
“动力”。减负这块“硬骨头”之所以难啃,“病灶”根源在于部
分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些唱“空城计”,口号“震天响”
落实“轻飘飘”;有些玩“文字游戏”,冠个别名、换个说法走旧
路;有些将转发文件当做“主业”,热衷“层转”更热衷“转移
责任”,把敷衍塞责美化成高效运转的“捷径”。减负工作,首先
要从正确政绩观出发,纠正思想认知偏差。谋划推进工作,一定
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摒弃
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思想,杜绝靠“开大会”来抓落实、靠
“报台账”来出成效、靠“挂牌子”来“建新功”等行为,给报
表“挤水”、给督查“瘦身”、给考核“减重”,不做懒政、惰政
的“躺平式”干部,坚定党性,牢记为民造福才是最大的政绩,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压
力”,增添全心投入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不竭“动力”。
用好“实干锦囊”,在务实功上下功夫,减“负担”增“实
效”。基层减负,不是简单的填填“减负台账”或“一刀切”解
散所有群聊、摘掉所有牌子就能完事的,而是要看有没有真正解
放基层干部的“双手”、真正减轻基层的负担、真正优化基层资
源配置,为基层干部挤出干事空间,让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