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心得体会:用“泥土味”的实干
精神回应人民的期盼与需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著作不仅是国家前行的指
路明灯,更是每位党员干部心灵成长的宝贵财富。在细细品读中,
我深刻体会到,书中的“大学问”不仅是理论的高地,更是实践
的田野,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用“泥土
味”的实干精神,回应人民的期盼与需求。
一、弄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大学问,就要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修身的品格。“智启国运,修身以理政”。《习
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理论“沃土”、思想“富矿”,是全
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
威著作,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学识根基、
治学精髓与修身风范。第五卷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特别是
“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作为新时代
的财政干部,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坚持读书修身,
以学增智、以用促学、以德立身、以责践行。我们要时刻保持
“空杯”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做到学
思结合、知行合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
力成为财政领域的行家里手。
二、弄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大学问,就要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
盼,我必行之。”第五卷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应时刻铭记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在日常工作
中,我们需躬身入局,深入田间地头,贴近群众生活,细心聆听
他们的心声与诉求,将这些忧虑与期盼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通过扎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应
群众期盼,用真诚与实效赢得民众的信赖与支持。特别是在处理
群众诉求时,我们应展现出亲切的态度,营造“笑迎、礼让、暖
心”的氛围,细致入微地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即使面对暂
时难以解决的困境,也要积极协调,确保信息透明,及时反馈,
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决心。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我
们要像“庖丁解牛”般精准施策,深入一线掌握实情,调动各方
资源,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
成效,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深切感受到党和政
府的关怀与温暖。
三、弄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大学问,就要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干事创业的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习
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深刻描绘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航
者的党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
展稳定任务,勇立潮头,直面时代性与历史性并存的巨大挑战,
精妙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