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全面落 实党中央、XX省委和上级市委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 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 署、再加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方 阵”,奋力打造省级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 XX 市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刚才,会议通报了 2023 至 2024 年度市直单位营商环境评议 结果,也对获得省级以上改革荣誉的事项进行了表彰。希望受表 彰的单位再接再厉,也希望其他单位对标先进、奋起直追。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 性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市委、市 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头号工程”和战略性 基础工程来抓,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取得了阶段性显著 成效。 回顾过去,我们的成绩值得肯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改革创新“多点开花”。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我们大力推 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 一批创新举措,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开办时间已全 面压缩至 0.5 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较改 革前压减了 40%以上。二是省级评价“争先进位”。在 2024 年 XX 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综合得分稳步提升,排名从上一年度 的全省第 10 位跃升至第 7 位,成功进入“优秀”等次行列,这是全 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三是企业服务“亮点纷呈”。扎实开展 的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 难点、堵点问题。根据第三方机构最新评估,截至 2025 年上半年, 我市经营主体满意度率已达到 98.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 1.2个百 分点。全市新增市场主体超过 1.5 万户,同比增长 8.7%,市场的活 力和信心得到有效提振。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 职工的心血与汗水,也印证了我们过去工作的方向是正确的、措 施是有效的。 立足当前,我们的差距必须正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 要清醒地看到,对标国内一流、省内顶尖水平,我们的营商环境仍 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 越近,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的压力空前巨 大。从外部反馈看,一些企业和投资者反映,政策落地的“最后一 公里”仍然存在梗阻,“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尚未 完全根除,个别政策看得见、摸不着。从内部审视看,一些部门和 干部的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服务意 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的问题时有发生,“门好进、脸好看、事 难办”的现象在个别窗口单位依然存在。从评价指标看,虽然我 们总体排名上升,但在“办理破产”“获得信贷”“知识产权保护” 等个别指标上,与标杆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正是我们下一步 需要精准发力的主攻方向。 面向未来,我们的决心更要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 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场刀刃向内、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在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抓好营商环 境,就是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就是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 它不仅是吸引投资、培育产业的关键,更是体现一座城市治理能 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标志。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 的高度,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归零”的心态、“冲刺”的姿态,全力以 赴投入到这场只能打赢、必须打好的硬仗中来。 二、靶向施治,系统集成,全力构筑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 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打造“办事更高 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更有序的市场环境、执法更公正的法治环境、 服务更暖心的人文环境”这四个核心维度,拿出更具突破性的举 措,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实现整体性、根本性跃升。 (一)聚焦高效便捷,着力打造审批更简、服务更优的政务环 境 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直接来源于他们在与政府打交道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必须以数字 政府建设为牵引,以流程再造为核心,让“高效办成一事”成为常 态。 首先,要在“一网通办”上实现新突破。要彻底打破部门间 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从“网上可 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要以企业和群众的视角, 对现有办事流程进行革命性再造,大力推行“一事联办”“一窗通 办”,特别是围绕企业开办、项目落地、不动产登记等关键环节, 建立更为集成、更为顺畅的协同办理机制。目标是到 2025 年底, 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 100 个核心事项 100%“全程网 办”,90%以上事项实现“免证办”。 其次,要在审批提速上展现新作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告知承诺 制”,最大限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要将“拿地 即开工”的模式从工业项目向更多领域拓展,让优质项目早落地、 早投产、早见效。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建立重大项目 “首席服务官”制度,为项目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保姆 式服务,确保企业发展全程“快车道”、一路“无障碍”。 最后,要在服务延伸上探索新路径。政务服务的触角要向基 层延伸、向园区拓展。要加快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 服务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更多审批服务权限下放,让企业 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同时,要在重点产业园区设立“一 站式”服务专区,配备专业力量,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 申报、融资对接等“定制化”服务,真正打通服务企业的“神经 末梢”。 (二)聚焦公平竞争,着力打造准入更宽、监管更公的市场环 境 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宽准入、严监管、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