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主 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 神,以及自治区、盟、旗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主线的系列文件和工作方案,中心组的几位同志结合工作实 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学习体会和思考,讲得都很好,有理论 高度,有思想深度,也紧密联系了我们*镇的实际。这充分说 明,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着清醒而深刻地认识。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对新时 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结合今天的学习和大家 的研讨,再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 代内涵与重大意义 “事有纲领,以立纪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 度,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 动自觉。 第一,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 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回望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拥 有一个“大一统”的共同体理念。从秦汉的“书同文、车同轨”,到隋唐的“华夷 一家”,再到元明清的“多元一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 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 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越是在这样的时 刻,就越需要我们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不仅是对历史 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应对风险挑战、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现实需 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都是对中 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挑战,必须予以坚决斗争。 第二,这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 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是要 解决好人心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解决人心问 题的治本之策。我们*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各族群众共 同生活、共同奋斗,共同建设着我们的家园。做好我镇的民族 工作,前提就是要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 植根于每一个干部群众的心中。只有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 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前,我 镇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阶 段,无论是发展庭院经济、改善人居环境,还是提升社会治理 水平,都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团结奋斗。将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全过程,才能确保我们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才能不断 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这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执政根基的战略举 措。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 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党的领导是民族 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 工作的全面领导,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在民族地区 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我们作为 基层党委,是党联系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肩负着 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 必须把这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将其作为检验我们政治判断 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尺。 二、总结实践成效,清醒认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近年来,镇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围绕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 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在宣传教育上持续发力,共同体意 识的种子正在播撒。我们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 重要节点,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 应知应会知识学习和测试。我们联合镇中心校等单位,举 办“石榴花开满校园”等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汇演、知识竞赛 等形式,将民族团结的理念送进课堂、融入校园文化。我们还 积极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典型,比如涌现出的“最美石榴籽家 庭”,他们用朴实的言行生动诠释了蒙汉融合、守望相助的动 人故事,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我们在文化交融 上积极探索,各民族的情感纽带更加紧密。我们坚持以文化 人、以文育人,成功举办了“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等群众 性文艺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 感情。我们依托草原书屋、“家门口”唠嗑队、乡村大喇叭等 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政策、讲述团结故 事,让中华文化始终是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 园。我们在基层治理上深度融合,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提 升。我们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全 链条、各环节。特别是,我们*区域性敬老院的实践,就是一个 很好的例子。敬老院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丰富的文化活动和 温馨的生活环境,为蒙汉等各族老人提供了“老有所养、老有 所乐”的幸福家园,不仅解决了养老问题,更成为促进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缩影,体现了“民族团结”与“老有所 养”的双重目标。我们还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行“五个一”群 众工作法,通过引领共学、增收共富、文化共享、环境共美、 善治共安,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铸牢共同体意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和不足。这些问题,既有全国全区范围内的共性挑战也有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