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书记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第五卷的研讨发言
各位同志:
根据安排,下面我结合近期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
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
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在基层
工作多年的党员干部,能够第一时间捧读这部思想深邃、内涵丰
富的经典著作,我感到非常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当前正值
2025 年秋季,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部著
作的出版恰逢其时,为我们基层工作者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开
拓前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通过反复研读,我深
受教育、深受启发。下面,我将从“学了什么”“想了什么”“准
备怎么干”三个方面,汇报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了什么: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时
代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了总书记在 2022 年 5 月
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的重要著作,系统展现了党的二十大以来治
国理政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通读全书,我感到贯穿始终的一条
主线,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
学习过程中,我重点研读了其中关于民生福祉的系列重要论述,
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一精辟论断,给了我最深
刻的触动。
我理解,这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根本的价值取
向和实践导向。书中深刻阐明,我们推进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
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物质主义膨胀
的现代化,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
展开。书中强调,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
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些话语朴实而又厚重,让我深刻认识
到,衡量我们街道工作的最终标准,不是汇报材料写得多么漂亮,
不是牌子挂了多少块,而是辖区群众的笑脸多了还是少了,他们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总书记的论述,
将宏大的国家战略与具体的百姓生活紧密相连,让我清晰地看到
了作为一名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职责定位。街道是城市治理的“最
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中央的宏
伟蓝图,最终要通过我们这些基层单位一砖一瓦的建设、一针一
线的缝补,才能变为现实。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学到的不仅是
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它让我明白,
街道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是生活在
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居民。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现代化建设的成
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民生为大”的理念在*街
道的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想了什么:在深学细悟中校准思想和行动的“定盘星”
掩卷沉思,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结合我们*街道的
实际情况,我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深刻感悟。
一是我想到,必须始终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回顾
过去,我们街道在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辖区面貌日新月异。但静下心来反思,工作中是否还存在“重物
轻人”“重显绩轻潜绩”的现象?比如,我们在推进旧城改造项
目时,是否充分听取了每一户居民的意见?在建设新的社区服务
中心时,功能布局是否真正贴合了“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学
习了第五卷,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任何
一项工作,如果脱离了群众的需求,背离了为民的初心,即便看
起来再光鲜,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线总指挥”,
我必须时刻自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
盼抓在手上,确保我们作出的每一项决策、推进的每一项工作,
都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二是我想到,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的务实作风。书中
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有
效解决问题。当前,*街道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面临
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老旧小区治理的难题,还有流动人口服
务管理的挑战。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