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关于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城市发展面
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
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推动我市城
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
要保障。做好城市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
城市综合竞争力、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做好城市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规划引领、建管并重,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城市面貌
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
影响力逐步扩大。
(一)城市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坚
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城市规划,构建“总体规划—专
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
规划修编,明确了城市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为城市
长远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加强专项规划编制,涵盖交通、市政、
环保、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为城市各项功能的完善提供科学
指导。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管
理精细化,确保城市开发建设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注重规划
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制度,坚决维护规划的刚
性约束,杜绝了随意变更规划、违规建设等行为。
(二)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
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了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城市
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城市快速路、
主干道、轨道交通等建设,构建了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新
建和改造一批城市道路,打通多条“断头路”,缓解了城市交通
拥堵问题。轨道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多条线路开通运营,极
大地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在市政公用设施方面,
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
运行的基本需求。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水防涝等设施建
设,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加大教育、
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学校、医院、
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让市民
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体育服务。
(三)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建管并重,以创建全国
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为契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
环境秩序明显改善。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大城管”工
作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形成城市管理合力。加强城市市容
市貌整治,开展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专项整治行动,
城市街道更加整洁有序。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加大清扫保洁
力度,提高了垃圾清运效率,城市环境更加干净卫生。加强城
市园林绿化建设,实施一批绿化美化工程,增加城市绿量,提
城市生态品质。加强城市智慧化管理,推进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
台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和水平。
(四)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城
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大气
污染防治,实施燃煤锅炉淘汰、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减排
等措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高。加强水污染防治,推
进河流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城市水环境质量
明显改善。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治理修
复工作,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建设,实施一
批山体修复、湿地保护、公园建设等生态工程,增加城市生态空
间,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
识到,我市城市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一是城市
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还有待提高,部分规划与城市发展实际结
合不够紧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二是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较
为突出,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因资金不足推进缓慢。三是城市管理
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高,一些城市管理难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如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差、老旧小区管理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四
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
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还有待进
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
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坚
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文化引领,以提高城市发展
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城市精细
化管理为保障,努力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充满活力、和谐宜居的
现代化城市。
(一)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城市规划水平。规划决定城市发
展的未来。要坚持“多规合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衔接协
调,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要突出规划的战
略引领作用,立足城市发展现状和趋势,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
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
空间协调发展。要注重规划的特色塑造,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
化、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将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城
市规划中,打造具有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