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百日攻坚工作推
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百日攻坚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
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深刻剖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
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与突出问题,动员全市上下以背水一战的决
心、决战决胜的姿态,全面打响污染防治的百日攻坚战,奋力推
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全局性、持续性好转。刚才,
*同志已经对具体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任务明确,措施具体,
各单位要认真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
见。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攻坚的极端重要
性与紧迫性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
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讲政治、顾
大局、谋发展、惠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更是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一,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党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
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
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中央及省委、*市委反复强调,要以
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我市
而言,一段时间以来,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并不稳固,部分指标
甚至出现波动下滑,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这充分说明,一些单位、一些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工作力
度还有待加强。此次开展百日攻坚,就是要通过一场硬仗,检验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看一看谁在真心实意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谁在敷衍塞责、消极
应付。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没有任何折扣可打,没有任何情面可
讲。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
署上来,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绝对忠诚。
第二,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
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被证明
是不可持续的、得不偿失的。进入新发展阶段,高品质的生态环
境本身就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个地方如果环境
脏乱差、乌烟瘴气,就无法吸引高端人才,无法留住优质项目,
更无法培育新兴产业。反之,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能
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经济社
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
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的“含绿量”提
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真正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互
促共赢。
第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是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
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
到现在的“求生态”。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安全优美的城
乡环境,已经成为衡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标尺。
生态环境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但根子上是民
生问题。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就是最直接、最现实
的民生工作。此次百日攻坚,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
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动真碰硬,标本兼治,用环境质量
的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推窗见
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成为*城乡的普遍形态。
二、聚焦关键任务,以超常举措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打好百日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坚持目标
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下足“绣花”功夫,集中优势兵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
得决定性突破。
(一)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是攻
坚战的重中之重,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领域。必须采取综合性、
系统性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一要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
管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对达不到标准
的,一律停工整改。加大对城市道路、国省干道的机械化清扫、
洒水、喷雾作业频次,特别是夜间施工和运输环节,要实现全过
程监管。对裸露地块、长期闲置土地,要采取覆盖、绿化等措施,
杜绝风吹起尘。二要强化工业企业源头治理。全面排查整治“散
乱污”企业,防止死灰复燃。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
造和深度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要
依法依规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环保、工信等部门要组织专家
团队,深入企业一线,“一企一策”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
决治理难题。三要强化移动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对重型柴油货
车等高排放车辆的路检路查和遥感监测,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弄
虚作假行为。加快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公交、环卫、物流等公共领
域的替代应用。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编码登记和排放监管,
划定并严格执行禁用区管理规定。四要强化面源污染系统治理。
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压实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网
格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