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会议,主要任 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全面落实国家、 省、市关于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前一 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 段重点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背景下公平竞争审查的 重大战略意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 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平竞争,将其置于构建高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位置。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这项制度固化下 来,标志着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系 统化的全新阶段。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 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公平竞争审查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石。构建全 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 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正是从 政策制定的源头上,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 种规定和做法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它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旨 在切除那些通过不当行政干预扭曲资源配置、阻碍市场准入、 给予特定企业不正当优势的“病灶”,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一 视同仁、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从而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公平竞争审查是优化营以及商环境的核心举措。营商 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 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而法治化、可预期的公平竞争 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能吸引“金凤凰”。当所有企 业,无论大小、无论内外,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遵循同样的 规则进行竞争,他们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热情才会被最大限度地 激发。因此,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就是向社会、向市 场释放最明确、最强烈的信号: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稳定、公 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让所有企业家都能安心经营、放心投 资、专心创业。 第三,公平竞争审查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途径。这项制度 的本质,是对政府权力的一种自我约束和规范。它要求政府部 门在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时,必须进行“自 我体检”,审视其是否可能排除或限制竞争。这就在政府和市 场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有效防止了公权力的“越 位”和“错位”,推动政府从“划桨人”向“掌舵人”转 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这是我们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 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正视现实差距,清醒认识当前我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面 临的挑战与不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公平竞争审查 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建立了由22个部门组成的县级公平 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初步构建了“谁起草、谁审 查”的工作格局,有序开展了存量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基本 实现了增量政策“应审尽审”的目标。根据统计,2025年上半 年,全县各部门在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 的政策措施时,累计开展公平竞争审查112件次,审查率达 到98%,识别并纠正了8处可能存在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条 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条例》 的新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的好做法,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 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想审”的思想藩篱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和干部对公 平竞争审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深,仍然存在惯性思 维。有的认为这项工作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的事,与己无 关;有的将其视为一项额外负担,认为是束缚手脚的“紧箍 咒”,在制定政策时习惯于“给本地企业留点好处”“给重点 项目开点绿灯”,存在规避审查、选择性审查的侥幸心理。这 种“重发展、轻公平”的陈旧观念,是影响制度落地生根的最 大障碍。 二是“不会审”的专业能力亟待提升。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政 策性、法律性、专业性都很强。从我们日常掌握的情况看,一 些部门的审查工作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审查质量有待提 高。有的审查流于形式,满足于在文件上“打勾画圈”,程序 走了,但实质性问题没有发现;有的对隐性壁垒识别能力不 足,一些政策表面看公平普惠,但通过设置不合理的注册地、 特定业绩、所有制形式等门槛,实质上构成了对外地企业和中 小企业的歧视。就像省内一些地区曾出现的,有的政策要求工 程项目必须由本地企业承建,有的强制要求用户统一选用指定 几家公司的产品,还有的对获得奖补的企业设置过长的年限不 许迁出本地。这些都是典型的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需要我们 引以为戒,不断提升专业审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