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乡2025年度跨省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乡 2025 年度跨省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XX 乡 2025 年度跨省转移就业工作 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 新形势与新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一次 承前启后的会议,更是一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动员会。做好 跨省转移就业工作,不仅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更是 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增进群众福祉的迫 切需要。刚才,乡人社部门的同志通报了相关情况,提出了很好 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深刻把握转移就业工作的重大意 义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 展稳定任务,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将促进劳 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跨省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我们欣喜地看到,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根据州里的统 计数据,2024 年,全州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5819.77 元, 实现了 16.14%的较快增长。这一串数字背后,凝聚着我们每一 位外出务工人员的辛勤汗水,也印证了转移就业是实现稳定增收 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我们乡的劳务输出工作也实现了良好开 局,去年,在州、县两级人社部门的统筹协调下,我乡成功组织 了一批批务工人员奔赴省外就业岗位,仅州一级层面有记录的省 外转移劳动力就超过了 130 人。这不仅为他们个人和家庭带来了 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全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群众的“脑瓜子”更活了。一批批务工人 员走出大山、走向沿海发达地区,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工资收 入,更是先进的思想观念、宝贵的市场信息和实用的生产技能。 这种观念上的“破冰”和能力上的“蝶变”,其价值不可估量, 为我乡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形 势。从宏观层面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提出 2025 年要实现有组织、有规模的跨省务工转移就业 6 万人次的 目标。州委、州政府也下达了全年转移就业 1.3 万人次的总任务。 这既是压力,更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从我乡 自身来看,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结构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 等问题依然突出。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动跨省转移就业工作再上 新台阶。 二、正视短板,抢抓机遇,坚定推进转移就业工作的信心 决心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当前,制约我乡 劳动力跨省转移就业的瓶颈和障碍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敢于正视, 并下大力气加以破解。 一是“不想出、不敢出”的思想顾虑依然存在。受传统观念 影响,部分群众安土重迁思想较重。同时,语言不通、气候不适、 生活习惯差异等现实问题,也让一些群众对走出高原心存畏惧。 这种文化适应性的挑战,是我们需要着力化解的“心理关”。 二是“干不了、干不好”的能力短板依然突出。当前劳务市 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乡 的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职业技能单一的问题。我们的 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未能实现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是“供需链、服务链”的结构性短板依然明显。一方面, 我们对省外优质岗位信息的获取渠道还不够通畅,信息不对称的 问题导致“有岗位没人去、有人去没岗位”的错配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我们的服务保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最为突出的是 我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全省范围看,职业院 校的师生比高达 1:29,远超 1:20 的国家标准,师资力量严重 不足。实训设备同样短缺陈旧,这极大地制约了我们培养高素质 技能人才的能力。 挑战固然严峻,但机遇更为难得。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眼前 的历史性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前所未有。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含金量极高 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州里今年 5 月 1 日正式施 行的《XX 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补助措施(试行)》,明确对 跨省转移就业的劳动者给予稳岗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生活安置 补贴等多项支持。省级层面也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跨省就业人员, 给予交通费补贴。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为我们送来了强劲 的东风。 二是协作机遇前所未有。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为我 们搭建了通往发达地区的“黄金桥梁”。我们与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