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 2025 年秋季学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好!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们怀着对新学期的期盼与
责任,在这里召开全县 2025 年秋季学期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
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新学期
任务,动员全县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谱
写 XX 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刚才,XX 局长全面总结了
我县上半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
新学期的重点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我都完全赞同。他的报告思
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关系
着 XX 县的未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上半年,在全
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充满活
力,校园安全基本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以及
全县一万多名教职员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
县政府,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
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既要肯定成绩,更要正视挑战。我们必
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迫切期盼,对照
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要求,我县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比如城乡、校际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教师队伍的结
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校园
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学期、
新征程中,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下面,
我结合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坚持铸魂育人,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的根本问题。全县所有学校,无论公办民办,都必须毫不动
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
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要把牢思想政治的“总开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学校的书记、校长要认真落实“一把手”
工程要求,亲自抓、带头抓,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将思政小
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XX 故事,用鲜活
的案例、生动的实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
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同时,要深入推进课程
思政建设,深挖各门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各类课程与思
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是要抓好学生发展的“全要素”。育人是育魂、育心、育
才的统一。我们不能只盯着分数和升学率,而要着眼于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
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
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加强体育锻炼,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加强美育熏陶,提升学生的
审美和人文素含。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
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才是教育的初心和使
命。
三是要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校园是知识传播的高地,
也必须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地。各位校长、书记要切实担负起意
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校园网络、
学生社团等各类阵地的管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信息
的侵蚀。要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课堂
内外、线上线下都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身作则,为人师
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可靠引路人。
二、聚焦质量核心,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
平的核心标志。我们要始终把提升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
任务,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
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以加大投入为基础,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县委、县政府
始终把教育投入作为优先保障的重点。根据县财政部门的数据,
2025 年,我县教育方面的预算投入达到 XX 亿元,这些资金将
重点用于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教育生均经费、改善学校办学
条件、资助困难学生、购置教学设备等方面。硬件是基础。回顾
“十三五”时期,我县累计建成 43 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超过 2
万个,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高达 XX 亿元。进入“十四
五”,我们步伐不减。仅 2024 年,我县就大力推进教育补短板项
目,计划投资 XX 亿元,多个项目已顺利竣工投用,为县域新增
了 3180 个宝贵的学位。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抓好在建项目,谋
划新项目,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
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是以均衡发展为方向,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教育
公平,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们要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和集
团化办学模式,鼓励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通
过派出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共享课程资源,同步开展教研等方
式,切实提升乡村学校的“造血”功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加快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让乡村的孩子也能通过
屏幕,共享城区名师的优质课程,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
要稳步推进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向乡
村初中倾斜的政策,为乡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