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
委关于“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最新精神和战略部署,全面启动我
市“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同擘画
未来五年 XX 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
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 XX
市机遇叠加、积厚成势、追赶超越的攻坚阶段。编制一份高质量
的“十五五”规划,是事关 XX 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系
统性工程,它不仅是未来五年我们工作的行动纲领,更是我们向
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以对历史、
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这项重
大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十五五”规划的重大战略意义
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十
五五”规划的编制,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
点上,承前启后,意义非凡。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深刻认识其特殊重要性。
首先,这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中央和省委、
XX 市委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已经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将发
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任务加以强调。我们的规划编制,必须精
准对标对表,将上级的战略意图不折不扣地转化为 XX 的具体行
动和实际项目,确保 XX 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省、市的步调同频
共振。
其次,这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需要。当前,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区域竞争日趋激烈。XX 经过多年的
积累,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能否在未来五年抢占
先机、赢得优势,关键就在于能否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就
是我们的战略路线图,一份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
划,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把握发展
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这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民生工程。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
点,对优质的公共服务、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有了
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规划编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努力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
吸收到规划中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民生项目、一项项扎实的共
富举措,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升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锚定目标,精准把握“十五五”规划的核心发展方向
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 XX 的实际,
突出“新”“特”“实”“准”四个字,在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上
实现重点突破。我们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系统谋划。
(一)聚焦“产业新质化”,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
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时期的核心命题。我们必须把
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形成新的增量变量和竞争优势。
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我市的传统制造业根基
深厚,但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要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
升级工程,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我们
要用好、用足新出台的市级产业政策,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
制造示范、绿色工厂创建等给予实实在在的奖补支持。对于完成
技改且产值实现显著增长的企业,要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
形成正向激励。同时,要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现代生产性服
务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二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新兴产业是未来的
希望所在。我们必须集中资源,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壮大一批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强化目标导向,可以借鉴
先进地区的经验,研究设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等
量化指标,例如力争到“十五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26%以上,以此倒逼工作落实。
三是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蓄势待发”。要有“十年磨一剑”
的战略耐心,在海洋氢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领域
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同时,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加快 5G 基站、新质算力、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
建支撑未来发展的数字化底座。
(二)聚焦“区域一体化”,全力塑造协同联动、合作共赢
的发展新格局。
XX 的发展,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在更大的区域格局
中找准定位、谋求发展。深入推进 XX-XX-XX 一体化,是我
们必须下好的一步先手棋。
一是要在机制上深度融合。XX-XX-XX 一体化是上级“强
城行动”的战略支点,我们必须主动作为。要巩固和深化三地联
席会议制度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体制
创新等五个方面真正做到“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要
主动与兄弟县市对接,共同编制三地协同发展规划,推动形成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动局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