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过去一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三农”工 作稳步前行,“百千万工程”破题开局,取得了令人鼓舞的 新进展、新成效。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 在县、镇、村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 持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 谢和最诚挚的敬意!进入 2025 年,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 攻坚克难的关键节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百千万工 程”作为省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头号工程,其战略牵引作 用在我们这样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它不仅是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我们实现绿色崛起、增进民生福 祉的根本抓手。立足“三年初见成效”这一硬任务,我们没 有任何退路,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 大、更扎实的成效。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百千万工程”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使命感、 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全 省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贡献出我们*市的坚实力 量。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 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相 关会议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三农”工作和 “百千万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我们的核心 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确保高质量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的 目标任务,奋力推动我市绿色崛起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守两条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发展都无从谈 起。“三农”工作的底线,就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 性返贫。这是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的政治责任,也是推进“百 千万工程”的根本前提。 (一)要毫不松懈抓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 责,确保完成 2025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200 万亩以 上、粮食总产量不低于 81.42 万吨的硬指标。要大力推广“小 田并大田”的成功经验,结合撂荒耕地整治和全域土地综合 整治,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年底全市三年复耕 复种计划完成率达到 70%。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现代化,我们 要积极拥抱科技,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等智能 化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用科技为春耕生产 注入新活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二)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是底线 性任务,容不得半点疏忽。我们要持续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 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特别是要聚焦脱贫人口中的特困人员、 “三留守”人员、因灾遇困群众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做到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确保监测帮扶工作实现动态清 零,确保不让任何一户、任何一人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掉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防止返贫最有效的手段。要 突出抓好稳就业工作,借鉴我们已有的成功经验,确保有劳 动能力的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农村 居民平均水平,不断夯实稳定脱贫的基础。 (三)要多措并举激发基层活力。基层是政策执行的 “神经末梢”,其活力直接关系治理效能。要推动资源下沉、 服务下移、权力下放,健全“属地管理”事项清单,让基层 有职有权有物抓落实。要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改革,推广“党 建引领、网格治理、数字赋能”模式,完善群众议事协商机 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要强化基层队伍 建设,健全激励关怀机制,畅通晋升渠道,提升基层干部待 遇保障,让他们安心扎根基层、用心服务群众。同时,要搭 建干事创业平台,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比学赶超、 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让基层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桥头 堡”、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二、聚焦三大任务,塑造绿色崛起的新优势 我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一条特 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一湖一县一盆地”是我市推进 “百千万工程”、实现绿色崛起的三个关键战略支点,必须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一)要聚焦“点绿成金”,抓好*湖的保护性开发。* 湖是我们最宝贵的生态财富,保护是第一前提。要坚持在保 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保护,高标准、高水平 地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 效、十年大变化”的宏伟蓝图。 (二)要聚焦“古风新韵”,抓好*县城的开发建设。县 城是县域经济的中心、城乡融合的节点。*县城要深入挖掘 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注入现代发展元素,加快推进一批具有 标志性、引领性的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 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发展引擎。 (三)要聚焦“科技引领”,抓好*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这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产业 升级的重大机遇。要以创建国家农高区为契机,积极引进一 批农业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大力发展生物 种业、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将*盆地打造 成为引领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 三、做强县域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县域活则全市活,县域强则全市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是“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必须扭住产业这个“牛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