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国企集团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与业务融合专题培训上的辅导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国企集团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与业务融 合专题培训上的辅导讲稿 同志们,本次专题培训聚焦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 设融合这一核心议题,旨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破解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党建 与企业文化“各自为战”的现实难题,推动党的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国有企业实现治理 现代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与文化支撑。基层党 支部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在企业的“神经末梢”,是党建与企 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关键载体,各位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直接 决定融合工作的实效。今天,我将从“厘清关系、剖析问题、 部署举措”三个维度,与同志们深入交流,为后续工作提供 遵循。 一、深刻把握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辩证关 系。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并 非相互独立的“两条线”,而是同根同源、同向同行的有机 整体。只有准确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才能为融合工作奠定 思想基础。一是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具 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引领地位。从历史维度看,国有企业的发 展始终与党的领导紧密相连。计划经济时期,党组织通过政 治动员与思想引领,凝聚职工力量服务国家建设;进入新时 代,党组织依据《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试行)》,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职责 ——在战略层面,将国家重大战略(如科技创新、绿色低碳 发展、乡村振兴等)融入企业发展规划,确保企业发展不 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在管理层面,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 工树立正确价值观,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合规合法;在实践层 面,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推动企业履 行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例如,系统内部分单位在推进智能 制造转型过程中,面对技术壁垒与职工技能瓶颈,党支部牵 头成立“党员攻坚专班”,党员带头钻研新技术、开展“师 带徒”培训,不仅如期完成转型任务,更提炼出“攻坚争先、 创新报国”的团队精神,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 核心驱动作用。基层党支部必须始终将党建工作置于优先位 置,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支部建设与业务发展全过程。二是企 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软实力”与“精气神”,承担凝聚共 识、赋能发展的重要职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政 治属性与社会属性,其核心是将“个人价值、企业目标、国 家需求”有机统一,渗透于经营管理各环节。一方面,通过 提炼企业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与归 属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作氛围;另一 方面,通过文化实践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参与公益事 业、保障民生供应、推动绿色发展等,塑造国有企业的良好 社会形象。实践中,部分基层党支部将企业文化与岗位实践 相结合:生产一线支部开展“岗位文化标兵”评选,既考核 业务业绩,更考量职工对“质量第一、安全至上”文化理念 的践行程度;后勤保障支部以“服务职工、保障生产”为文 化导向,设立“党员服务窗口”,解决职工就餐、通勤等实 际问题,有效提升了职工满意度与企业凝聚力。反之,若 企业文化脱离政治属性与社会责任,仅聚焦经济效益,则会 失去国企文化的“根脉”,难以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三是 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协同性,是“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的协同性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 价值观同源。党建倡导的集体主义、担当奉献、忠诚履职等 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企业文化高度契合, 如“党员示范岗”既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载体,也是企业文化 的鲜活样本,能够引导职工自觉对标先进;其二,目标同向。 二者均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党建为企业 提供政治保障与组织支撑,确保发展方向正确;企业文化为 企业注入精神动力与文化活力,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其 三,实践互促。党建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文化落地,如将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文化理念提炼;企业文化通过丰富的 活动形式拓展党建工作场景,如“红色读书会”“党建文化 节”等活动,让党建工作从“会议室”走向“生产一线”, 增强党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清醒认识当前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的突出问 题。对照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与高质量发展需求, 部分基层单位在融合工作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以问题 为导向,深入剖析根源。一是“两张皮”现象突出,融合机 制不健全。部分单位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职能分割、 资源分散”的问题:一是工作内容脱节。党建工作局限于组 织生活、理论学习等传统范畴,未能与生产经营、文化建 设深度结合,如党课内容脱离企业实际,难以指导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侧重品牌宣传、员工活动等经营性内容,缺乏 党建元素与政治引领,导致文化理念“浮于表面”。二是管 理机制分割。部分企业党建工作由党委办公室负责,企业文 化建设由人力资源部或行政部门牵头,基层党支部缺乏统筹 协调权限,在资源配置、人员分工上难以形成合力。例如, 部分支部开展文化活动时,需跨部门协调党建资源,流程繁 琐且效率低下。三是制度保障缺失。尚未建立党建与企业文 化融合的专项规划、执行标准与考核体系,二者在目标设定、 工作推进上缺乏统筹,导致融合工作“无章可循”。二是党 建工作形式化,内容与实践脱节。部分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 存在“重痕迹、轻实效”的倾向:一是教育内容空洞。党课 学习照本宣科,仅停留在“读文件、划重点”层面,未结合 支部业务特点与职工思想实际设计内容,导致党员参与度低、 学习效果不佳;二是活动形式单一。主题党日活动仍以“开 会、参观、写总结”为主,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如部分支 部组织红色教育仅注重“打卡留痕”,未开展“如何将革命 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的专题研讨,难以激发党员的内生动 力;三是与业务脱节。党建工作未融入生产经营重点难点, 如技术支部未围绕“技术攻关”开展党建活动,后勤支部未 结合“服务优化”设计党建载体,导致党建工作“虚化、弱 化”。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党建引领,政治属性弱化。部 分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偏离国企定位:一是价值导向偏差。 过度强调市场竞争与经济效益,将“业绩指标”作为文化建 设的核心,忽视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如评选先进时仅以业 绩论英雄,未考量党员政治表现与文化践行情况;二是党组 织缺位。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未能发挥领导作用,如提 炼支部文化理念时,未参与研讨把关,导致理念中缺乏“红 色基因”“国企担当”等元素;组织文化活动时,未牵头统 筹,导致活动沦为“纯娱乐化”的唱歌、团建,失去思想引 领价值;三是文化传播脱节。企业文化宣传未融入党的理论 创新成果,如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 为职工易懂的文化语言,难以形成思想共识。四是长效保障 机制缺失,支撑体系不完善。一是考核评价不科学。当前对 基层支部的考核中,党建工作侧重“组织生活开展次数、党 员发展数量”等量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