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省委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省委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分析上半年全省经 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既是对上半年成 绩的盘点,更是对全年目标冲刺的再动员、再部署。刚才, 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作了详细汇报,大家也发表 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掌握的情况,讲 几点意见。 一、客观审视成绩,坚定发展信心,来之不易的“稳、 新、韧”态势必须倍加珍惜、持续巩固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 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顶住压 力、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向新向好、 韧性增强”的良好态势。这份成绩单,是在爬坡过坎的关键 时期取得的,凝结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确实 来之不易。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指标增速实现“三个高于”。我们设定的“高 于去年同期、高于今年第一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 标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 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核心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或 高于全国平均,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 亮眼,消费复苏势头逐步增强。这充分说明,我省经济的基 本盘是稳固的,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是巨大的。这个“三个高 于”,是全省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底 气的体现。 二是“向新”动能加速集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取得积极进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 等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步伐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脱颖而出。科 技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所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赋能 千行百业的效果日益显现。可以说,某某经济结构正在发生 深刻而积极的变化,“新”的引擎正在加速形成。 三是“韧性”特质更加凸显。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市 场预期的波动,我省经济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回旋余地。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环节保持了稳定性和竞争力。市场主体 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特别是民营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 恢复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保持温和上涨,金融风险 总体可控,粮食能源安全基础稳固。这些都为我们应对下半 年的不确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 信心。 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清醒、更要冷静。省委常委 会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分析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深入分 析主要指标的差异性、内在逻辑性,关注不符合预期的数据, 深挖问题根源,不回避矛盾”。这是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前提。 当前经济运行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部分指标差异明显,区域、行业分化加剧。各市州之间、 不同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个别市州主要经 济指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个别行业(如部分传统资源型产 业、房地产关联产业)恢复不及预期,拉低了整体增速。部 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成本上升、需求不足、融资 难等问题交织。 有效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消费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新的消费热点虽 在培育但尚未形成强大支撑。投资增长后劲需要加强,特别 是民间投资意愿有待提振,重大项目储备和接续仍需下大力 气。外需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部分市县债务风险化解任务艰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仍需高 度关注,保交楼、稳预期、促转型的任务依然繁重。安全生 产、金融、能源、粮食等领域也面临一些潜在风险点,本质 安全水平有待提升。 发展环境和干部作风仍需优化。一些地方和部门抓经济 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还不够强,破解难题的锐气和办法还 不够多。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一些政策落实的“最 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个别 领域依然存在,影响了工作质效。 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解剖麻雀”的细致精神, 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关键发力,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全年目标任务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责任如山。我们必须 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挑 大梁”的责任扛得更牢,把“压舱石”的作用发挥得更实。 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务求实效: (一)突出“关键少数”,强化经济大市“挑大梁”的 担当。 长沙、岳阳、常德、衡阳等经济大市,经济体量大、产 业基础好、辐射带动强,是全省经济的“顶梁柱”。省委明 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这既是信任, 更是责任。 要扛起更大增长责任。各经济大市要自我加压、抬高坐 标,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努 力实现高于全省平均的增长速度,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要建立“一市一策”的精准调度机制,省直相关部门要加强 对重点市州的指导和支持。 要提升产业能级。大市要有大作为,必须在构建现代化 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要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提升在全球全国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要勇于在培育新质 生产力上率先突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总部经 济等,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要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大市要成为营商环境的“高地”。 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要提升 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 (二)聚焦扩内需战略基点,把提振消费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会议 强调要“把提振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应对当前 需求不足的关键一招。 全力拓展新消费场景。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 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数字消费、绿 色消费等。支持长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区域 消费中心。鼓励发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提升消费便利度。 强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这是某某的独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