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化作风建设、筑牢监管堤坝、推动国
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我很高兴能有机会
和 XX 押运公司的全体党员同志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根据市
国资委党委的统一安排,我围绕“深化作风建设、筑牢监管堤坝、
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同大家讲一堂党课。这既
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规定动作,也是一次深入基层的
思想碰撞和工作探讨。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XX
押运公司作为市属国企的重要一员,承担着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特殊职责,性质特殊、责任重大。因此,抓好
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下面,
我将围绕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同志们进行深入交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
要性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于我们国资
国企而言,作风问题绝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乃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
第一,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永恒课题,是国企姓“党”
的政治本色所在。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一部波澜壮阔的党
史,就是一部锲而不舍的作风建设史。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到延安整风,从“两个务必”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优良作风
始终是我们党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传家宝。进入新时代,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正风肃纪,刹
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
顽瘴痼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但我们必须清
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我们国资
国企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捍卫“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理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
义,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
功,确保国有企业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坚如磐石。
第二,作风建设是国资国企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是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软实力”所在。企业发展,短期靠机遇,中期靠管理,长
期靠文化,而作风正是企业文化最直接、最核心的体现。一个作
风过硬的企业,必然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企业;一
个风清气正的企业,必然是人心思进、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企
业。反之,如果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干部职工精神懈怠、推
诿扯皮,再好的战略规划、再优的资源禀赋,也终将成为“空中楼
阁”。我们 XX 押运公司,每天经手的都是真金白银,接触的都是金
融要害,我们的队伍形象、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任度,关
系到金融系统的安全感。一支纪律松弛、作风散漫的队伍,是不
可能担当起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作风建
设融入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胞,以优良作风塑造企业品牌,以严明
纪律筑牢安全防线,让过硬的作风成为我们最可信赖、最不可替
代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作风建设是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是锻造
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正处在国企改革深化
的攻坚期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面临的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风险
挑战前所未有。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一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勇于创新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坚决整治“庸、
懒、散、浮、拖”等作风顽疾,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让广大干部职工从文山会海和不必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谋发展、抓业务、促创新上。要大力弘扬求
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鼓励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去发现真
问题、研究真情况、解决真困难。我们启动的“国资国企作风建
设三年专项行动”,其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系统治理,营造一个
“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
事创业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
人有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二、聚焦关键环节,织密织牢国资监管的“安全防护网”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 XX 押运公司的资产规模日
益庞大,业务领域持续拓展,这对我们的监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
的高要求。如果监管体系存在短板和漏洞,就如同堤坝有了蚁穴,
随时可能对国有资产安全构成致命威胁。因此,我们必须以“时
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关键环节,创新监管方式,构建一个全
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现代化监管体系。
第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石,构建科学严密的闭环监管体系。制
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必须摒弃那
种认为制度是“束缚手脚的绳索”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制度
是发展的压舱石、安全的防火墙”的理念。要对现有的各项规章
制度进行一次系统性梳理和评估,查漏补缺,提档升级,确保制度
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着力构建一个涵盖“决策
—执行—监督—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
在决策环节,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董事会、
党委会、经理层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每一项重大投资、
重大项目、重大资金运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坚决杜绝“一
言堂”和个人专断,从源头上防范决策风险。
在执行环节,要将制度要求转化为标准化的操作流程(SOP)。
从款箱出入库、车辆线路规划、人员枪弹管理,到客户交接、应
急处置,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要
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
使制度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监督环节,要整合纪检、监事会、审计、风控、财务等内
控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同时,要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
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完善举报投诉机制,让监督无
处不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反馈环节,要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和纠偏机制。通过定期的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
题,分析原因,并将其作为修订完善制度、优化决策流程的重要依
据,形成一个自我完善、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
第二,以数字赋能为引擎,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在数
字经济时代,传统的“人盯人”监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
的需要。我们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