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县民营企业座
谈会,既是一次“面对面”倾听诉求的交流会,更是一场
“心贴心”共谋发展的鼓劲会。会前,我和工信局班子成员
利用两周时间,走访了开发区、高新区及 12 个乡镇的 37 家
民营企业,实地看了生产线、坐下来聊发展、翻台账核数据,
深切感受到广大民营企业家“敢闯敢拼”的劲头和“扎根
XX”的情怀。刚才,听了 10 位企业代表的发言,我记了满
满两页笔记——有技术攻关的“硬核”故事,有市场开拓的
“突围”经验,也有对政策的“真知灼见”,每一句话都让
我深受启发、倍感振奋。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既是回
应大家的关切,也是和同志们一起理思路、鼓干劲。
一、民营经济是 XX发展的“顶梁柱”,成绩值得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
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对 XX 而
言,这句话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面对宏观经
济下行压力、疫情后续影响和市场环境变化,全县民营企业
没有被困难压垮,反而在逆境中“强筋壮骨”,成为推动经
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从数据看贡献,民营经济“分量十足”。 2024 年,全县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 4.2 万户,占全县企业总数的 98.6%;
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 89%,贡献了全县 72%的税
收、81%的城镇就业、65%的发明专利。特别是今年上半年,
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部分行业订单减少的压力,全县
规上民营企业仍实现产值 218 亿元,同比增长 8.3%,高于规
上工业整体增速 2.1 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 6800 个,其中
吸纳脱贫人口就业 1200 余人,真正成为了“稳经济”的“压
舱石”、“保民生”的“稳定器”。
从案例看突破,民营企业“活力迸发”。 我们在调研中
发现,很多企业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并行者”甚至
“领跑者”。比如,装备制造领域的恒达机械,去年投入 3000
万元研发智能数控机床,产品精度从 0.01 毫米提升至 0.005
毫米,成功打入航空航天配套市场,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
45%;绿色食品行业的山珍工坊,联合省农科院开发“低温
冻干菌菇”技术,把山货的保质期从 3 个月延长至 12 个月,
产品溢价率达 30%,还带动周边 5 个乡镇建立了 2000 亩种
植基地;新能源板块的光伏科技公司,抓住“双碳”机遇,
投资 5 亿元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仅为企业自身开辟了新
增长极,还为 12 个村集体每年增收 20 万元以上。这些案例
充分证明,只要敢创新、善转型,民营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
中“杀出血路”。
从情怀看担当,民营企业家“初心如磐”。 让我印象最
深的是,在走访 XX 纺织公司时,负责人张总说:“这些年政
策给了我们很多支持,现在企业效益好了,更要反哺社会。”
他们不仅吸纳了 300 多名周边村民就业,还设立了“助学基
金”,每年资助 50 名困难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今年夏
天的暴雨灾害中,企业主动腾出仓库安置受灾群众,捐赠物
资价值 80 万元。这样的故事,在 XX 还有很多——老字号同
和酱园坚持“不掺假、不减料”,用 30 年口碑赢得“省级非
遗”称号;青年创业者小周创办的“乡村电商服务站”,帮
农户卖出农产品 2000 余万元,自己却住在仓库旁边的小宿
舍里……这些企业家身上,既有“敢为人先”的闯劲,更有
“情系桑梓”的温度,这就是 XX 民营经济的“精神底色”。
二、当前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信心必须坚定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
级的关键期,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既面临“危”,也蕴含
“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形势,既要看到“难”的一面,
更要抓住“机”的关键,以“变”的思维应对“变”的环境。
从“危”的角度看,三大压力不容忽视。 一是成本压力
持续攀升。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比达
62%,较去年同期上升 3.2 个百分点;用工成本年均增长
8%,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反映“招工难”与“留工难”并存,
技术工人缺口达 15%。二是创新压力日益凸显。虽然我县规
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1%,但与全省平均水平
(2.8%)仍有差距,特别是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 1%,
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还比
较突出。三是市场压力逐步加大。受国际需求疲软、国内消
费复苏分化影响,我县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出口订单同比
下降 12%,部分企业库存周期延长至 6 个月以上,“增产不
增收”现象较为普遍。
从“机”的角度看,三大红利加速释放。 一是政策红利
“精准滴灌”。国家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
见》,省、市配套制定了“民营经济 28 条”“助企纾困 15
条”,我县也结合实际推出了“工业强县 10 条”,涵盖税收
减免、融资支持、用地保障等全链条。比如,今年我们为 23
家企业争取到省级“专精特新”奖励资金 1150 万元,为 17
家小微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 4200 万元,这些政策“真
金白银”,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产业红利“厚积薄
发”。我县正在全力打造“1+2+N”现代产业体系(1 个主导
产业:新能源装备;2 个优势产业:绿色食品、新材料;N
个特色产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