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长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规范行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长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规范 行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本次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规范行动动员部署 会议,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入 决定性阶段、新一轮国家考核评估临近的关键时点召开的一 次重要会议。通过实地观摩*村“三资”盘活赋能乡村振兴 的生动实践,我们既切身感受到精准施策的强大动能,亦需 清醒直面当前管理短板对发展根基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 记深刻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 村集体经济”。这为我们厘清家底、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 资”指明了根本方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根基在于强村富 民,关键在于激活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本次会议旨在以前 沿理念引领、以问题倒逼改革、以制度重塑生态,凝聚全县 共识,强化使命担当,全面打响“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的 攻坚战、持久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物质根基与治理基 石。下面,围绕深化规范、提质增效,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意见。 一、站位全局,锚定方位,深刻把握“三资”清源固本 的战略意义与攻坚指向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集体 “三资”作为支撑乡村发展最基础的要素禀赋,其管理效能 直接关乎党执政根基的稳固、乡村治理的成败与农民福祉的 厚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协同攻坚,“三资”管理 在制度框架构建、产权关系明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为 高质量发展打下一定基础。然而,我们更需高度警醒,对标 总书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 总要求,审视“三农”发展新形势与新挑战,我县“三资” 领域沉疴积弊依旧凸显,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纵深推进的显 性障碍。其深层矛盾集中表现为权责失据、程序失范、监管 失灵三大关键瓶颈,亟需从政治高度与全局维度彻底纠偏。 (一)权责明晰:筑牢产权基石,厘清治理边。权属界 定不清、主体责任模糊是“三资”乱象频发的总根源。其危 害在于侵蚀集体利益公平分配的基础,动摇村民自治运转的 秩序,必须作为治本之策优先破解。一要彻底清查确权。运 用现代测绘、信息手段,对集体各类资源性资产(土地、林 地、水域等)、经营性资产(厂房设备等)、非经营性资产及 资金债务实施全域核查、精准测绘、逐项登记,建立统一、 权威、动态更新的“三资”底数数据库与空间矢量图,确保 资产类别清晰、数量精确、空间定位无死角,为权属界定提 供不可辩驳的物证基础与数据支撑。二要精细权属界定。严 格遵循法规与集体决议,历史遗留问题尊重事实与村民公意, 无争议资产加速颁发统一权证,争议资产依法依规妥善化解 权属争端,确保资源资产在法律层面与村民认知层面实现 “户有所属、权有其主”的清晰归属格局,为后续盘活运营 奠定无争议的法治基石。三要压实主体权责。全面梳理村级 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及乡镇经管部门在“三资”管理全链 条中的法定权责清单与履职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内 部管理职责与乡镇政府监管职责的刚性约束机制,严禁职能 错位、责任悬空,确保每一项资产、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的 管理主体与责任主体,实现管理责任刚性落地无死角。 (二)流程再造:规范决策运行,压缩寻租空间。程序 规则缺失、监督制衡虚设是滋生权力滥用与管理失控的直接 土壤。必须通过再造严谨、透明、刚性的决策执行流程,堵 住“微腐败”的制度漏洞。一要严密议事规程。硬性落实 “四议两公开”制度在集体资产处置、资源发包、工程发包、 大额支出等重大事项中的全程适用,严格界定提议主体、议 事范围、表决程序及公开时效,用流程化、模板化的机制设 计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重大事项处 置中得到实质性体现和不可剥夺的保障,彻底摒弃“一言 堂”。二要统一交易规制。依托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或乡 镇分中心,将集体资源发包、资产租赁、工程采购等全部纳 入平台实施标准化、电子化、阳光化交易流转,强制推行公 开竞价或竞争性招标规则,统一合同要素与示范文本,实施 县乡两级联审备案与电子档案留痕追溯,从机制源头消除暗 箱操作空间,确保集体利益最大化原则落实于每一次交易。 三要刚性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财乡管+在线支付”模式, 村级账户及印鉴由乡镇“三资”中心集中管控,所有收支全 程在线留痕、非现金结算,建立支出额度分级审批、大额支 出联合审签、原始凭证电子化归集等全链条内控机制,同步 强化村内民主理财小组日常审查职责,实现财务行为处处留 痕、笔笔可溯、环环受控,将“钱袋子”锁进制度的保险箱。 (三)穿透监管:织密监督网络,构建长效机制。监督 虚化、问责无力是问题反复发作的症结所在。必须构建多层 次、跨层级、穿透式的立体监督问责体系,形成强大震慑效 能。一要激活近距监督。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法定权限与履 职保障,赋予其对重大决策事前介入、合同谈判现场列席、 项目过程跟踪查验、财务账目定期复核的“嵌入式”全程监 督权,建立监委会成员定期述职评议及履职考核直通乡镇纪 委的垂直管理机制,确保监督者敢于碰硬、能真监督,扎紧 第一道监督篱笆。二要嵌入智能监督。建设集成全县“三资” 数据、交易过程、财务流转的“穿透式”智慧监管平台,设 置产权异动、超限合同、异常支付、违规操作等自动化预警 阈值,链接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监管端 口,实现风险实时捕捉、问题自动锁定、线索及时推送,为 精准监督提供“数据雷达”。三要硬化纪法惩戒。纪检监察 机关牵头建立“三资”领域问题线索直查快办、专项巡察与 联审联办机制,聚焦侵吞挪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违纪 违法行为严肃查办,既要追究行为人直接责任,也要倒查乡 镇监管失责及职能部门督导缺位责任,典型案件定期点名通 报,推动执纪问责从“宽松软”向“严紧硬”彻底转变,以 铁规铁纪守住集体资产安全红线。 二、立柱架梁,系统重塑,全力构建“三资”管理提质 增效的长效制度体系 规范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制度设计的底层逻辑 出发,围绕闭环管控、交易增效、智慧监管、文化治理四大 核心维度,构建治根本、管长远的新制度体系。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发展,重在制度体系建设,要在 制度执行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堵住 制度漏洞,更要以改革创新的锐气激发制度活力,从源头预 防“老问题”复发、新风险滋生。 (一)闭环管控机制:织密防险增收双网络。实现“三 资”管理安全高效目标,必须建立全流程、可量化、能约束 的闭环管理机制。一是资产营运增值机制精细化。研究制定 集体资产分类分级评估准则与运营效益底线约束标准,明确 不同类别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区间;建立闲置资源资产动态盘 活清单制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性遴选专业运营机构(含合作 经济组织),探索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租赁开发等多途径 市场化运营规则,建立运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