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七十年 同心再赴新山海
“我们新疆好地方”,喜看新疆新气象。2025 年是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七十年团结奋斗,七十年沧桑巨变。
这片辽阔而壮美的疆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疆和平解放到自治区成立,从改革开放
到新时代全面发展,新疆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征程中绘就了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站在新
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
“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
践的新篇章。
要聚合力筑同心,促交融聚共识,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七十载栉风沐雨,无数党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将青春和热
血播洒在这片土地上。从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库尔班
・吐鲁木,到风雪中亮出党员徽章的“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
尔·锰德;从一家三代护边的“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
到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各族干部群众……这些生动实践深刻印
证,凝聚合力从来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以心换心、以行聚心的
双向奔赴。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
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当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
策的“宣传员”和“播种机”。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主动深
入基层一线,走进农家院落、草原毡房、工厂车间、学校课
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把党的关怀和温暖
讲清楚、讲透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
田,根植于心灵深处。要积极主动与各族群众交朋友、结亲
戚,常走动、多往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族群众在教育、
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用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温暖人心、凝聚人心;要带头尊重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积
极组织参与节庆联谊、互帮互助等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生
根发芽、枝繁叶茂,汇聚起建设美丽新疆的磅礴力量。
要惠民生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共享幸福生活新成果。
新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
奋斗史。七十年来,在党的号召和鼓舞下,来自祖国各地的优
秀人才加入援疆队伍,到新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
方去。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西北边疆,把“全面小康路上一个
不能少”的承诺化作实际行动,为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带来了
实实在在的福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踏上新征
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广大
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
中最高位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时刻
将人民利益“置顶”,深入基层,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坦诚交
流,俯下身子倾听“家长里短”,从基层“马背议事”“毡房夜
话”的鲜活经验中汲取智慧,讨教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金
点子”,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要紧盯群众在就业、教育、
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拿出硬招实招,把好事
办实、实事办好,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
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生活;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农产品精
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
道,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护生态守青山,促转型谋长远,共建美丽新疆新家园。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多样、脆弱,生
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意义深远。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防
风固沙林,到阿尔泰山的天然林保护;从拯救塔里木河流域濒
危胡杨林,到天山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化建设……一代代接续奋
斗的生态建设项目,不仅让戈壁荒漠披上“绿装”,更带动了大
量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
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
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像保护
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带头践行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
节约用水等环保实践;要在产业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各
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和长久支撑。要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
动,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建设天
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新疆,为子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