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
创新
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
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要求,是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
化使命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
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哲学社会科
学自主知识体系”;在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 120 周年时强调,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这些重
要论述,明确了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前进
方向,明确了新征程上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战略基点。
1.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使命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主
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
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
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
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从世界现代化发展整体进程看,无论是
现代化道路的开辟还是现代化理念的演变,哲学社会科学在许多
层面都发挥了引领和定向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
重大创新,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突破和重要贡献。同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还有许多未知领
域有待探索,需要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以中国
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推动哲学社
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国
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
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发
挥着重要作用。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
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任务越来
越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
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征程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
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
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开辟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
论创新、方法创新,就是要把重大时代课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
点,科学分析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世界历史发展脉络和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逻辑,回答时代之问、应对时代之变、引领时代
之进,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让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
理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发挥着重要
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
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表现为对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地位作
用、独特创造等有清醒认知与强烈认同,彰显出主体意识、自信
态度、文化主动。哲学社会科学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
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表现形态。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
体系,而是简单机械地把国外学术思想和方法奉为“金科玉律”
“唯一准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独创性就不可能建
立,甚至将从根本上丧失。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进程中,推动哲
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就要以中国实际为
研究起点,以中华文化为深厚基础,提出具有主体性、自主性、
原创性的概念、范式、思想,特别是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
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叙
事垄断,形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高扬中华民
族的文化主体性。
2.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原则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最终指
向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
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当坚持以下方法原则。
坚持“两个结合”。一方面,用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用
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
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构建中国哲学
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应扎根中国大地,挖掘新材料、提出新
观点、总结新经验、构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另一方面,注重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深入挖掘阐释其中富有特色的思想
体系、知识智慧、理性思辨,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
特色、中国风格;同时用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
性的内容、科学性的方法、真理性的价值、持久性的力量,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
知识体系的根本立场。哲学社会科学所产生的优秀成果,无不源
自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无不用于反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