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 习贯彻*市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 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 面动员和安排。刚才,会议已经传达了*市相关会议的重要指示 精神,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 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移风易俗工作的时代内涵与战 略意义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 灵魂工程,更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这项工作看 似事关一家一户的“小事”,实则牵动着社风民风的“大 事”,影响着基层治理的“要事”。我们必须从更高层面、更 宽视野、更深层次来把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既要 塑形,也要铸魂。如果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陈规陋 习依然盛行,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不 良风气还在蔓延,那么乡村振兴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推动移 风易俗,就是要从思想观念上为乡村振兴清障铺路,破除阻碍 农村发展的旧俗陋习,培育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正 气,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乡村振兴最厚重的 底色和最强大的软实力。 其次,这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基层治理的根基 在群众,难点也在群众。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人情攀 比,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容易引发邻里矛盾、家庭 纠纷,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风险点。*市委明确指 出,要深挖思想根源,切实找准移风易俗改革的薄弱症结。我 们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 范等方式,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神经末梢”,能够 有效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使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更加坚实、 更具韧性。 最后,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随着时 代发展,广大群众对破除陈规陋习、减轻人情负担的呼声越来 越高。根据一些地区的调研数据,一场不合时宜的丧事,能让 一个普通家庭数年的积蓄化为乌有;一次超出承受能力的婚 礼,能让一对新人背上沉重的债务。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期盼 改变。我们推动移风易俗,正是顺应民心、合乎民意的德政工 程、民心工程。把群众从沉重的人情枷锁和面子文化中解放出 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孝敬老人、培养子女上,这本身就是最直接、最生动的民生福 祉。全镇上下,尤其是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必须深刻领悟这项 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正视工作成效,精准聚焦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移风易俗工作取 得了一定的积极进展。我们看到,一些村庄的红白理事会逐步 从“有形”向“有实”转变,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开始 在部分群众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宣传引导,孝老爱亲、厚养薄 葬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清醒 地看到,与*市委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 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一是思想观念的“坚冰”尚未完全打破。几千年形成的传统 习俗,惯性巨大,根深蒂固。“面子”思想、“从众”心理在 一些群众中仍然普遍存在,很多人虽然对大操大办心有怨 言,却又怕“被人说闲话”“矮人一截”,不敢做第一个“吃 螃蟹”的人。这种“想改不敢改、想变不会变”的矛盾心 态,是当前工作推进的最大阻力。 二是制度执行的“刚性”尚显不足。虽然我们大部分村都修 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但执行层面还存在“宽、 松、软”的现象。有的村规民约条款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成 了挂在墙上的“装饰品”;有的红白理事会成员碍于乡里乡亲 的情面,监督劝导时“拉不下脸、张不开嘴”,导致制度形同 虚设。对治丧陋习的摸底不够全面,对具体天数、规模、饭菜 标准等关键环节的约束力有待加强。 三是示范引领的“雁阵”效应尚未形成。党员干部、乡贤能 人等“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个别党 员干部对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自身还存在随 波逐流的现象。公益红娘、红白事理事会会长等重点人群的潜 力挖掘不够,未能完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四是常态长效的“机制”尚未健全。移风易俗工作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搞“一阵 风”。目前,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运动式、突击式倾 向,缺乏系统性地分析研判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各部门之间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