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幼小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 暨幼小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幼 小衔接工作推进会,时机非常关键,意义十分重大。会议的主 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最 新精神,全面解读并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落 地实施,系统部署我县下一阶段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 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聚焦“幼小衔接”这一关键环节,凝 聚共识,明确方向,夯实举措。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讲三 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基 本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教育工作者 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始终 锚定“普及普惠、优质安全”的核心目标,办园条件持续改 善,普惠资源不断扩大,保教质量稳步提升,基本构建了广覆 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在扩大 公办资源、扶持普惠性民办园、规范办园行为等方面,我们做 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可以说,每一所窗明几净的幼儿 园,每一张天真烂漫的笑脸背后,都凝聚着在座各位园长、老 师们的心血与奉献。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人民 群众对“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对照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新要求,我县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挑战。比 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办学位的供给与人民群众 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部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回收和建设进 度有待加快;保教质量的内涵发展还不够均衡,个别幼儿 园“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科学保教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 心;师资队伍建设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教师的专业素养、薪 酬待遇、职业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责任链条在 个别地方还存在松动现象,近期通报的我县及兄弟县区幼儿园 违规办园的典型案例,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既 是制约我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必须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重点。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 意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精准把握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 航向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 和民族的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程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期盼前所未有。我们必 须站位全局,深化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 策部署上来。 (一)深刻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重大意 义。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 法》,是我国教育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首次 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确立了其公益普惠的基本属性,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发 展提供了最坚实的法治保障。刚才,学职股的*同志已经带领大 家进行了专题学习。我要强调的是,学习法律,绝不能停留在 纸面上,关键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县各级各类幼儿 园、局机关各股室,都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作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准确把握法律的核 心要义,特别是关于政府职责、幼儿园设立与管理、保育与教 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投入与保障等方面的刚性规定。法律明 确要求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纠正“小学化”倾向,并禁 止利用财政性经费等举办营利性幼儿园,确保公办幼儿园性质 不被改变。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必须坚守的底线和红线。 (二)要准确把握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计财 股的*同志刚刚解读了国家和省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政 策。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推进免费学前教育,是减轻家庭养 育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彰显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 地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虽然目 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补助标准和实施细则,但这为我们 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现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是严格落实好国 家建立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 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精准到位、应助尽助,切实 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权利。对于上级下拨的 各类补助资金,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 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 等行为,确保政策的阳光透明和执行的高效规范。 (三)高度重视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时代要求。幼小衔接是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陡坡”,衔接得好不好,直接影 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过去,由于认识偏差和功利心 态,一些幼儿园和家长过度强调知识准备,导致“小学化”倾 向屡禁不止;一些小学则缺乏衔接意识,在新生入学后直接套用 中高年级的教学模式,给孩子带来巨大的适应压力。这种“重 知识、轻能力”“重单向、轻双向”的衔接方式,是违背儿童 成长规律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 接工作,就是要构建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双向奔赴、科学过 渡的教育生态。其核心目标,是帮助幼儿在身心、生活、社会 和学习等多个方面做好全面准备,培养其入学所需的良好心理 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我们必须把幼小衔接工作,从过 去零散的、表面的“参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