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乡镇组织委员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乡镇组织委员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 查材料 根据县委巡察整改工作要求,本人紧扣巡察反馈问题,深入 对照检查,全面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 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聚焦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及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落实情况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深度和转化能力不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理解不透彻,未能完全转 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例如,在组织党员学习时, 多满足于传达文件、阅读原文,缺乏结合本乡镇实际进行深入研 讨和互动交流,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学用脱节现象明显。部分 学习活动存在形式化倾向,未能有效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破解组织 工作难题。 二是政策执行精准度和创造性有欠缺。在落实中央和省市县 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决策部署时,有时机械执行、照 搬照抄,缺乏与本乡镇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化、精准化措施。例如, 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上级政策的研究不够透彻,未能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创造性制定实施方案,导致部分项目落地 效果未达预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有限。对一些政策的理解 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长远目标。 三是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有待加强。对一些新形势新任务 的认识不够深刻,从政治高度审视和推进组织工作的能力还需提 升。例如,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等关键时刻,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够健 全,响应速度和组织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未能完全将组织 工作放在全县、全乡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存在一定的本位 主义思想。 (二)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 一是联系服务群众不够深入扎实。下基层调研有时存在“走 马观花”现象,未能真正沉下去倾听群众呼声,对群众反映强烈 的突出问题跟踪解决不力。例如,对部分村(社区)干部办事不 公、优亲厚友等问题的监督检查不够深入,未能及时有效发现和 纠正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靠前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 的急难愁盼问题回应不够及时、解决不够彻底。 二是工作作风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一些工作过于 注重形式和台账,忽视了实际效果和群众获得感。例如,在推动 基层党建工作中,有时过于追求“材料美化”和“样板打造”, 但在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实质作用上功夫下得不够深。 会风文风有待改进,一些会议和文件未能做到精简高效,增加了 基层负担。 三是廉洁自律和风险防控意识需进一步强化。对分管领域和 挂钩联系的村(社区)的廉政风险排查不够全面细致,警示教育 针对性不强。例如,对农村“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关键 领域的监督监管参与度不够,未能完全扎紧制度的笼子,存在一 定的廉政风险隐患。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偏重工作业绩, 对“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关注不够。 (三)聚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一是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 谋划和系统推进不足,压力传导层层递减。例如,对个别村(社 区)党组织书记履职不力、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未能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整顿提升,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对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的执行督促检查不够严格, 存在不规范、不严肃的现象。 二是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短板。对乡镇年轻干部、 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机制,干部队伍结构优 化和能力提升措施不够有力。例如,在村(社区)“两委”干部 队伍建设上,对能力素质培训不足,部分干部存在“本领恐慌”, 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担当作为 方面,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三是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规范。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 的“辣味”不足,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时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 “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例如,在自我批评时有时避重 就轻,对他人批评时存在“老好人”思想,担心影响团结,未能 直指问题要害。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够精准,思想政治 教育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四)聚焦巡视巡察、审计、主体责任检查等各类监督检查 反馈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情况 一是整改责任压得不够严实。对巡察、审计等反馈的问题, 有时存在“过关”心态,对整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未能完全做到举一反三、深挖根源。例如,对于上一次巡察反馈 的“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问题,虽然进行了即时整改,但未能 全面排查类似问题并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导致类似问题在不同 程度上仍有发生。整改压力传导不够,未能有效推动各村(社区) 党组织真正扛起整改主体责任。 二是整改成效巩固和长效机制建设有差距。一些问题整改就 事论事,未能从制度机制层面彻底解决,存在“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的现象。例如,针对“三会一课”记录不规范的问题,虽 然进行了集中整改,但由于未建立常态化的督查指导和考核问责 机制,一段时间后类似问题又有回潮迹象。对整改成果的总结提 炼和转化运用不够,未能将有效的整改措施固化为长期坚持的制 度规范。 三是整改工作与中心任务融合促进不够。未能完全将整改工 作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存 在“两张皮”现象。例如,在推动巡察反馈的“村集体经济薄弱” 问题整改时,更多地关注了短期增收指标的完成,而在探索建立 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思考不深、着 力不够。通过整改促进整体工作提升的效果还不明显。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刻反思上述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