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5年社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
学习领会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
省委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动员
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我市社会工作迈上新
台阶、开创新局面。刚才,*同志就具体工作作了周密安排,我
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时代要求充分认识社会工作的战略意义
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聚人心、筑
根基的群众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
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社会工作的地位愈发凸
显,作用愈发重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战
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社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和现实紧迫性。
(一)做好社会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固本之举。人心
是最大的政治,基础是最大的支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
人民、力量在人民。社会工作直面人民群众,直接服务千家万
户,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传递党的声音、
体现党的关怀、赢得群众信赖的重要渠道。当前,社会结构深
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新兴业
态、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对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出了
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把社会工作做深做实做细,把党的领导贯
穿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把最广大的人民群
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确保
党的事业始终拥有最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
(二)做好社会工作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
键一环。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
速和市场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关
联性特征,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社
会工作强调运用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预防、化解
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融合,为社会系统“舒筋
活血”,为社会肌体“强身健体”。它不仅是社会矛盾的“减
压阀”,也是社会活力的“催化剂”。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构
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
社会治理共同体,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
社会化水平,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三)做好社会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
要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向往,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富
足,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充实、社会层面的和谐、权益层面的保
障。社会工作聚焦于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多元化、
个性化需求,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权益维护
等专业服务,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
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必须更加
注重社会建设,通过发展社会工作,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
底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
体人民,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关怀。
二、聚焦核心任务奋力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时代的社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坚持系
统谋划、精准发力,牢牢把握三大核心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
整体提升,不断开创我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新兴领域战斗堡垒。党的领导是
做好社会工作的根本保证。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是当前社会工
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必须坚持“哪里有群众,党的
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嵌入各类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之中。一要持续扩
大“两个覆盖”。针对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网络社群等新业
态,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线上
党支部、产业链党支部等,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规模以上
非公企业和活跃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5%以上,对新就业
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取得实质性突破。二要创新活动方
式。新兴领域的从业人员思想活跃、流动性强、需求多样。党
建活动不能“一套办法用到底”,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年
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活
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探索“党员积分
制”“先锋岗位”等激励机制,引导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模
范带头作用。三要发挥实质作用。党建工作不能搞成“两张
皮”,必须与行业发展、企业经营、个人成长紧密结合。要引
导新兴领域的党组织和党员在引领行业自律、推动技术创新、
参与社会公益、化解劳资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党组织
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坚强核心和团结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二)深化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基层是社
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
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一要建强“党
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网格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
梢”。要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选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
伍,明确网格员的职责清单和权力清单。同时,要加快市域社
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打造集信
息采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