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暨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会议暨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同时也 是一次国庆中秋假期的文旅工作总结会。主要目的就是全面复 盘“双节”假期我市的文旅市场情况,总结经验、分析不 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 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刚才,市文旅局和相关部门的同志分别作 了汇报,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是对我市文旅产业发 展水平、服务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从各 项数据和市场反馈来看,我们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优异答 卷。假期期间,全市8家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 到152.0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125.01万元,同比分别增 长13.12%和11.69%,文旅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安全有序、繁 荣兴盛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 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协同作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 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文旅一线的全体干部职 工、公安干警、志愿者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表示衷心的感 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国内一流 旅游城市,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旅行生活需要,我们 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例如,核心景区的承载能力和 服务弹性仍有待提升,面对瞬时高峰客流时显得捉襟见 肘;“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过夜游客转化率和人 均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淡旺季”分明的潮汐现象 依然突出,冬季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亟待破 解;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某 些环节还未完全落地,一些细节上的疏忽影响了游客的整体体 验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 推动文旅产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快不 快”向“优不优”转变必须攻克的关口。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 向,在复盘总结中找准症结,在对标一流中明确方向,以更大 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文旅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 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牢固树立文旅产业的支柱地位 抓文旅就是抓经济,抓文旅就是抓产业,抓文旅就是抓未 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 度大、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已经成为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引擎。*市文 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潜力 所在。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市 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绝不是 权宜之计,更不是口号工程。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 决策部署上来,将文旅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更加核心的位 置。要彻底摒弃“旅游只是节假日一阵子”的短期思维和“文 旅部门一家之事”的狭隘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全 域统筹、全季布局、全链打造的系统观念。发改、财政、自然 资源、住建、交通等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审批、资金 保障、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文旅产业发展最大 的支持。宣传、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各司其 职、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安全、诚信、文明、有序的旅游环 境。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形成推动文旅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 优势,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二、聚焦核心,强化牵引,着力提升龙头景区的能级和品质 核心景区是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是吸引客流、塑造 品牌、带动全局的战略支点。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持续发 力,加快推进核心景区建设,不断提升其承载能力、服务功能 和品牌影响力。 第一,要加快推进*石窟大景区建设。*石窟是世界文化遗 产,是我市乃至国家的瑰宝,更是我们文旅产业发展 的“根”与“魂”。自2008年启动大景区建设工程以来,我们 累计投入了数十亿元资金进行环境整治和设施完善取得了显著 成效。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标世界一流文化遗产景区的标 准,我们的工作还远未到终点。下一步,要坚持保护第一、传 承优先的原则,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高标准、 高水平推进大景区建设。要加快完成剩余区域的保护性开发和 功能性配套,进一步优化游览线路,丰富体验内容。要大力推 进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利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利用现代科 技手段让石窟“活起来”,开发更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数 字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震撼于宏伟雕刻艺术的同时,更能深 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将*石窟 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更要将其建设成为国际 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第二,要持续深化*古城保护与有机更新。*古城是承载我们 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的“活化石”。古城保护的关键在于“有 机更新”,而不是大拆大建。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的 成功经验,坚持“修旧如旧、保式保貌”的原则,在严格保护 历史建筑、街巷肌理、传统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插花式”改 造和“微循环”更新,完善古城内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 套。要积极引入文化创意、特色餐饮、精品民宿、非遗体验等 新兴业态,让古城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既保留烟火气 又焕发新生机。要鼓励和引导原住居民参与到古城的保护与活 化利用中来,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互 动,让古城成为本地人引以为豪、外地人流连忘返的魅力空 间。 第三,要全力支持*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5A级景 区是提升*山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相关县区和部 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对照5A创建标 准,逐项梳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 提下,科学拓展景区开放面积,优化核心游览区功能布局。要 加快完善交通、缆车、标识、厕所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游客 的通达性和便利性。要深度挖掘*山的文化内涵,讲好历史故 事,开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