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5年应急志愿
服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座谈
会,正值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与中央社会工作部
《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指引(试行)》的
关键时期。本次会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总结经验、分析形
势、部署任务,共同推动我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
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幸福*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
撑。刚才,听了22家应急志愿服务组织代表的发言,很受触
动、很受启发,也听取了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等单位的意
见建议,都非常有见地。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回顾过往我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应急志愿服务
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面对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广大志愿者和
志愿服务组织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在惊涛骇浪中诠#中流砥
柱,在危难关头彰显人间大爱,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感人
事迹。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我市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力量。
一是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力量基础更加坚实。截
至2024年7月,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突破101万人,拥有各类
志愿服务队伍1691个,形成了覆盖广泛、层级清晰的组织网
络。市、县(区)、街道三级应急志愿服务协调机制不断完
善,为统筹调度、高效联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值得肯定的
是,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牵头协调下,各相关部门、各区市县
积极作为,推动“五社联动”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二是实战能力持续提升,作用发挥更加凸显。平时是服务
队,战时是突击队。我市的应急志愿服务力量在实践中淬
炼,在实战中成长。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累
计参与各类应急救援和保障任务超过300次,服务总时长
近100万小时。无论是2023年高效处置多起近海亲水活动险
情,我市13支志愿者队伍、近3000名志愿者功不可没;还是在
应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过程中,总能看到志愿者们冲锋在
前的身影。就在今年4月,*区一加油站发生火情,应急响应程
序迅速启动,专业救援队伍与志愿者队伍协同作战,成功控制
火势并救出被困人员,展现了高效的协同配合能力。这些行动
充分证明,我市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是一支拉得出、冲得上、
打得赢的可靠力量。
三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品牌效应更加彰显。我市的应急志
愿服务已经从传统的抢险救灾,逐步拓展到安全知识宣传、应
急技能培训、大型活动保障、社区风险排查、灾后心理疏导等
多个领域。市红十字会持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显著提
升了全社会的自救互救能力。“滨城卫士”平安志愿者队伍等
一批专业化队伍的建设,有效壮大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群防群治
力量。这些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品牌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
的安全韧性,更擦亮了*市“爱在大连·志愿有我”的城市文明
名片,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四是奉献精神广为弘扬,社会影响更加深远。在危急时
刻,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催我们奋进。今
年2月7日,*区一处民宅发生火灾,消防员*同志在救援中英勇
牺牲。他的事迹感动了整座城市,也激励着无数志愿者以他为
榜样,奋不顾身地投身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业
中。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同志一样无私奉献的英雄,以及
广大志愿者的默默坚守,我们的城市才更加温暖、更加安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相关
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应急志愿者无私奉献、辛
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社会工作部,向长期以来奋
战在应急志愿服务一线的全体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者,以及
所有关心支持这项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
高的敬意!
二、审视当下准确把握应急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
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新征
程的更高要求,对照中央最新出台的《意见》和《指引》精
神,我市的应急志愿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第一,必须深刻领会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战略意
图。《意见》作为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
中央文件,其意义十分重大。它将志愿服务提升到了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
《意见》明确要求健全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全民参
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和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特别
是强调要将志愿服务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这为应
急志愿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就应急
谈应急的思维定式,把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放到全市乃至全国的
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责定位。新组建
的党委社会工作部门,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工
作。《指引》的出台,更是明确了社会工作部门在应急志愿服
务工作中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这意味
着,推动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
政治责任。如何发挥好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如何加
强与应急管理、公安、卫健等部门的联动,如何推动建立共训
共练和协同配合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三,必须清醒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体系
协同性有待加强。目前,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官民之间的信
息共享、资源整合、指挥协同机制还不够顺畅,有时存在“各
自为战”的现象,尚未完全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
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虽然志愿者数量众多,但具备高水
平专业技能、能够应对复杂灾害场景的骨干力量仍然偏少。培
训体系不够系统,培训内容与实战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依
然存在。三是“平急转换”机制有待完善。如何在平时有效储
备力量、管理队伍,在急时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