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10月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10月市委常委 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 习近期中央重要会议和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主要 领导同志来我市调研时的指示要求,结合当前形势,研究部署 我市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刚才,会议传达了相关精神,下 面,我讲几点意见。当前,“十四五”规划已进入收官冲刺的关键阶 段,“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正在谋篇布局。站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间 节点,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 作风,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把握大势中坚定发展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央的 战略意图与省委的工作部署,才能确保*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 向前进。 首先,要从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庆祝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 话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彪炳 史册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两个确 立”的决定性意义。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 感悟思想伟力,坚定历史自信,将拥护“两个确立”、做 到“两个维护”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学习成果转化 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 神,全力以赴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五五”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谋划未来蓝图。不久前 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 遵循的重要原则作出了深刻阐述。这为我们科学编制*市“十五 五”规划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规划编制是一项 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工作。必须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 益,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强化系统观 念,加强与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的对标对表,做好各类专 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协同,形成全市“一盘棋”的规划合力。尤 其要强化项目支撑,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 重大项目,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再者,要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找准发展定位。当 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 定性明显增加,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复杂多 变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 的新矛盾新挑战。要立足市情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 在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坐标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 点,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积极融入国内 国际双循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 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扛起使命担当,在服务大局中彰显省会作为 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近期专程来我市调研,对我市工作给予肯 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发展的高度重 视和殷切期望。*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定 位、主动作为,展现省会担当。 要坚决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这是党中央 赋予*地区的重大战略使命,也是*必须答好的政治答卷。要深 刻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和 国防安全,*责无旁贷。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守住安全底线,当好保障国家安全的 战略基石。 要锚定建设*地区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不动摇。这一战略 定位,是省委着眼于*地区乃至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我市擘 画的宏伟蓝图。要围绕这个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的全球链接能 力、区域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在产业发展上,要面向国 际前沿;在城市建设上,要对标国际一流;在营商环境上,要 接轨国际通行规则。通过不懈努力,使*真正成为*地区开放合 作的枢纽门户和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要在全省振兴发展中勇当“跳高队”。省委要求*在各项工 作中走在前、挑大梁。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跳高队”意 味着不仅要完成常规动作,更要挑战更高难度,创造更优成 绩。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要树立“跳高”意识,敢于同 先进比、向高处攀。经济指标要争先进位,改革创新要先行先 试,民生改善要务求实效,各项工作都要拿出一流的标准和成 果,在全省振兴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作出大贡献。 三、聚焦重点突破,在精准发力中构筑竞争优势 宏伟的目标需要扎实的行动来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 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环节,集中力量攻坚突破,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跃 升。 第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 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 工程,以企业的感受和群众的评价为第一标准。今年以来,通 过深化改革,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全市 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总数已突破100万户大关;企业 开办时间已稳定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了“一天不用 等、一分不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