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县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工作座
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决定召开这次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工作座谈会,
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
述,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基层治理的系列决策
部署,对我县下一阶段的社区分类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再落实。刚才,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县住建局、县综
合行政执法局和*街道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汇报,总结了
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下一步的打算,
讲得都很实在。与会的县领导同志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的意见。总的来看,前期的工作有探索、有成效,但同时也要清
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下面,我结合会前的
调研和大家的发言,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的
重大意义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的巩固。
全面加强社区分类治理,既是贯彻上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推
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一项事关群众福祉的基础性
工程。
首先,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
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
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整体治理
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的类型
日益多样化,既有配套完善的新建商品房小区,也有基础设施相
对薄弱的老旧小区;既有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纯居民社区,也有商
贸业态集中的混合型社区;还出现了以物流园、产业园为依托的
新兴业态集聚区。这些不同类型的社区,其居民结构、利益诉求、
治理难题各不相同。面对这种新形势,过去那种“一把钥匙开所
有锁”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推行社区分类治理,就是要精
准识别各类社区的特点和差异,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实现从
“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这正是提升基层治理科学
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
其次,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人民
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量集中
在社区。老旧小区的电梯安装、停车位规划问题,新建小区的物
业服务质量问题,商圈周边社区的环境噪声、交通拥堵问题,以
及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问题,都是群众天天面对的现实考量。解
决好这些问题,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社区分类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精准对接各类社区居民
的差异化需求。比如,在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社区,治理重点
就要放在完善养老服务、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组织文化娱乐活动
上;在年轻家庭和上班族集中的社区,则要侧重于优化托幼服务、
共享空间打造和便捷生活服务的供给。只有通过分类施策,才能
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
再次,这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战略举措。党的工作最
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
题也在基层。社区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牢固,大厦才能坚
如磐石。通过党建引领,将党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
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是要确保党的领导像
“神经中枢”一样,精准传导至每一个“神经末梢”。在分类治
理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和侧重点也
应有所不同。在组织健全的成熟社区,要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
和统筹协调功能;在新兴领域和“两新”组织集聚的社区,如我
昨天调研的“司机之家”这样的地方,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抓好
“两个覆盖”,把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组织起来,把党的关怀和
服务送到他们身边。通过这种精准化的党建工作,才能真正把社
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
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全面提升社区分类治理的实践效能
推进社区分类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
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抓住关键环节,拿出过硬举措,确保
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抓好共性任务与个性任务的统筹结合,构建科学的治
理框架。社区治理既有普遍适用的共性要求,也有因地制宜的个
性化任务。两者必须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一方面,要狠抓共性
任务的落地落实。这是社区治理的“基本盘”,是底线要求。全
县所有社区,无论类型如何,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建强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都必须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都必须完善矛盾纠纷多
元化解机制,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都必须守牢安全生
产、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底线。这些共性任务是基础,基础不
牢,地动山摇。各相关部门要对照标准,逐项排查,确保共性任
务在所有社区全面达标、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攻坚
个性化难题。这是社区分类治理的“主战场”,是体现治理水平
的关键。要对我县所有城市社区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摸底调研,按
照建成年代、功能定位、居民结构、产业特点等标准,科学划定
为若干类型,比如老旧小区型、商品房小区型、商住混合型、单
位主导型、新兴业态集聚型等。然后,针对每一种类型,深入剖
析其最突出、最紧迫的治理难题,制定“一类一策”的攻坚方案。
例如,对于老旧小区型社区,重点是破解基础设施老化、物业管
理缺失、居民自治困难等问题;对于商住混合型社区,治理的
焦点则在于平衡商户经营与居民生活的关系,解决环境、噪声、
停车等矛盾。只有这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