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贯彻落实社区治理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县贯彻落实社 区治理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贯彻落实*社区治理经验座谈会,主要 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省推广*社区治理经验现场会的精神,全 面落实*市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 更实举措,推动我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 阶。刚才,*寺社区和*湾工业社区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 发言,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探索和成果,听了很受启发。下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经验的科学内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后 一公里”。*社区治理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 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生动体现。*省委社会工作部将其核心要 义精炼地概括为“六个坚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 本遵循。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入学习、精准把握。 第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的“主心 骨”。*经验的首要一条,就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 过程、各方面。这不仅是政治原则,更是实践法宝。要构建 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 员中心户”这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组织体系让党的组 织和工作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社会最末梢。党组织要真正成 为凝聚各方力量的领导核心,不仅要管好党员,更要通过党建 联建、共建等形式,把辖区内的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 拧成一股绳,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治理 共同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带头 调解邻里纠纷、带头认领服务岗位,让群众时刻能看到党员的 身影、感受到组织的力量。 第二,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践行“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的 服务理念。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经验的核心理念,就是从群众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这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工作方 式,从“我们有什么就给什么”转变为“群众要什么就给什 么”。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民意收集机制,通过线上平台、线 下走访、“楼道议事会”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群众的“急难 愁盼”。要善于运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 单”这“三张清单”工作法,将群众碎片化的需求系统梳理为 精准的服务项目,再链接辖区内外的资源进行有效供给。从解 决“爱心教室”的孩子托管难题,到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的“电梯公交”模式,*社区的成功案例反复证明,只有把群众 的“心上事”当作我们的“上心事”,治理工作才能获得最广 泛的支持。 第三,必须坚持群众主体,引导“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着 办”。社区的主人是居民,基层治理的最大伟力蕴藏于人民群 众之中。*经验强调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让 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治理对象”变为“治 理主体”。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拓宽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 渠道。议事协商是关键一环,要搭建好协商平台,让涉及群众 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务,都能在公开、平等的沟通中找到最大公 约数。要注重培育居民自治的骨干力量,发掘那些有威望、有 能力、有热情的“能人”“达人”,支持他们牵头成立自治组 织、开展公益活动,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生动局 面。当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自己动手办,社区的内生 动力就会被彻底激活,许多过去看来老大难的问题,也将在群 众的智慧和行动中迎刃而解。 第四,必须坚持社会协同,凝聚多元共治的磅礴力量。现代 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部门或社区“单打 独斗”难以为继。*经验的突出特点,就是构建了党委领导、政 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格 局。“社会协同”是其中的关键变量。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 社会组织,特别是扶持那些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草 根”组织,支持他们承接专业服务、组织文体活动、化解邻里 矛盾,使其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要建立健全志愿服 务体系,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吸引更多 有专长的专业人士、有时间的退休职工、有热情的青年学生加 入志愿者队伍。同时,要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 励他们通过资金支持、资源开放、技术赋能等方式,深度参与 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发展与企业成长的良性互动。 第五,必须坚持文化聚心,打造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文化 是社区的灵魂,是凝聚人心、涵养德行、促进和谐的深层力 量。*经验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润心,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同 时,着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 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社区故事,延续地域文脉,增强居民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 社区书屋等阵地,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社 区成为居民的精神乐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 过评选“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制定居民公约、开展移风 易俗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潜移默 化中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道德素养,构筑起和睦友 善、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问效于民,树立“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最终 标尺。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最终要由群众 来评判。*经验将“问效于民”作为检验工作成色的根本标 准,建立了以群众评价为核心的成效评估机制。要建立健全社 区治理工作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居民满意度、参与率、信访投 诉量等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要定期组织开展居民满意度调 查,通过第三方评估、线上问卷、入户访谈等方式,真心实意 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方面,要建立问 题反馈、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 有着落。这种“民评民议”的评价方式,既是压力,更是动 力,它将倒逼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