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区“动真碰硬破难题实干奋进促发展”
专项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专项行动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工
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动
员、再部署。通过交流经验、互学互鉴,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
力量,确保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坚决攻克一批制约发展、影响民
生的“硬骨头”问题。
刚才,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房管局的同志通报了专项行动的
总体进展情况,XX 街道、XX 街道和区城管执法局的同志作了很
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
几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阶段性成效,在克难攻坚中坚定前行信心
“动真碰硬破难题实干奋进促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
区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以“敢啃硬骨”的担当和“攻坚克
难”的拼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的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
这项行动不仅是提升干部能力、改进工作作风的“练兵场”,更
是推动精细化治理提质增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实践。
一是问题解决的覆盖面与穿透力持续增强。行动启动以来,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等活动,我们构建了全方位、
多层次的问题发现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到的问题与意见建
议超过5126条,其中明确列为问题的3537条,已成功化解3427条,
问题解决率达到了 97%。这个数字背后,是全区各级干部深入一
线、俯下身子、直面矛盾的辛勤付出。更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集
中力量攻坚,成功解决了包括 13 个区级难题在内的 81 个制约民
生和发展的“硬骨头”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效疏通了基层
治理的堵点,化解了长期积累的矛盾,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行动带
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二是基层治理的系统性与精细度显著提升。专项行动并非简
单地就事论事,而是着眼于治理能力的整体跃升。在推进过程中,
我们注重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
不断完善“街道-街区-居民区”三级治理平台。例如,在物业治理
领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模式,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一批
老旧小区的提标管理、电梯加装等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居民满
意度得到显著提升。我们推广的网格化治理“XX 模式”、街区
治理“XX 文庙模式”以及小区综合治理“XX 蒙西模式”等一
批创新实践,正在从“盆景”变为“风景”,为全区乃至更广范围
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三是服务发展的精准性与实效性不断彰显。专项行动紧密围
绕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将破解难题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
更新、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我们正处在城市更新的深化期、
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和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通过专项行动,
我们加速推进了“两旧”改造,超过 4500 户居民因此受益;我们大
力实施“一街一路”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设施
能级;我们持续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城区面貌品质得到肉
眼可见的改善。这些工作的有力推进,不仅解决了具体的民生痛
点,也为 XX 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代表过去。当前,一些深层
次、根源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部分领域的难题仍需持续用力,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以“归
零”的心态,重新审视、重新出发,向着更深层次的矛盾和更硬的
“骨头”发起新的冲锋。
二、精准洞察当前形势任务,以更高站位谋划攻坚方略
进入第四季度,专项行动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越是到
攻坚期,越需要提高思想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校准行动方向。要从
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深化专项行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
性。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到,动真碰硬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
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风向标”。专项行动中遇
到的每一个“硬骨头”,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
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要始终厚植为民情怀,将“群众
满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尺。要带着“时时放心不
下”的责任感,主动到矛盾最集中、问题最突出的一线去听民声、
察实情,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怎么办”,少一些“不能办”的
托词。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密切党群关系、赢得群众信
任的过程,让攻坚的成果更有温度、更可持续,让每一项工作都经
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到,动真碰硬是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当前,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多元,许多问题不再是单
一部门或单一层级能够独立解决的,而是呈现出跨领域、跨部门、
跨层级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
定式,打破条块分割的惯性壁逐渐减少。专项行动的价值,不仅在
于解决了一批具体问题,更在于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倒逼我们重
塑治理流程、优化协同机制、提升专业能力。要坚持树牢问题导
向,既要善于解好眼前的“当下题”,更要着力答好长远的“制度
卷”。要多做“解剖麻雀”式的深度思考,把个案攻坚与完善制度
机制结合起来,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