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新形势下以经济责任审计助推高质
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国家审计的一项重大使
命,须聚神聚力、尽责担当,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好审计监督职
能作用。近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
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经济责任审计在强化干部管理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重要作
用得到进一步加强。面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新要求,审计机关必
须正视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
全局性、敏锐性和建设性,进一步提高审计专业能力,深化审计
成果,有效提升审计穿透力,促进审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的建设性作用。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
性愈加凸显,特别是《规定》的出台,对规范审计行为,推动审
计工作科学发展,协调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高效
有序运行,都提出了新要求。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暴露出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不断凸显,如审计程度不深入、审计力量不足、审
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都亟待研究解决。
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拓展了审计工作新内涵。高质量发展新形
势下审计已不仅仅是“财务”审计,而是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经
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情况
的全面审计,发挥着从政策“最先一公里”到贯彻落实“最后一公
里”的全流程、全链条跟踪作用。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县区
审计机关对相关事项关注不够,如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审计中对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国家大政方针及政策措施执
行情况、党政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决策情况关注不够;在部门负责
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部门职责职权、部门领导权力点及权力运
行情况关注不够。一些审计报告更多的是反映账务处理不规范、
报账手续不健全、财政支出不合理等基础性问题,审计的力度不
深不透,没有揭示根本性和深层次问题,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规范
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作用不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审计敏锐性
不足、职业洞察力不够,透过表象看本质和抓住问题主要矛盾的
能力不强,聚焦中心大局的保驾护航作用发挥不够。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对审计监督提出新要求。审计整改
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监督能否发挥作用的直
接体现,整改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审计监督的效能是否有效实现,
是评价审计执法效果的重要标准。审计工作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只有从发现的普遍性和突出问题中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之道,才能真正推深做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部
分县区审计机关向党委政府提交的审计专报、审计要情数量较少,
能够总结提炼有深度、有高度的审计成果有限,审计建设性作用
不够。审计整改工作不够实,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后,
没有认真督促审计问题整改落实,一些项目只要求被审计单位提
交审计整改报告,是否真实彻底地完成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等,没有进一步跟踪追查。此外,大数据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项
目中的运用还不够,审计谈话模板化、缺少针对性,这些都需要
进一步探索提升。
审计任务持续加重对审计队伍建设提出新挑战。审计机关除
了承担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还须完成预算执行、重大政策落实和
其他专项审计。除本级年度审计项目外,还要派员参与上级审计
机关、纪委监委、巡察的审计及其他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审
计机关均存在人手不足问题,尤其是一些县区审计机关情况更为
严重。专职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2021 年、
2022 年,我市市、县(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年度审计项目
比例分别达到 52.5%、42.1%,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偏多与审计力
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有的县区审计机关除去法定项目、上级
统一组织项目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外,已没有多余力量安排其他
项目;有的项目审前调查、现场实施时间不足,制约了项目质量,
把经济责任审计做深、做精、做细的目标难以达到,影响了审计
高质量建设。
二、以经济责任审计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做法
近年来,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守正创新、
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规定》精神,积极创新审计理念、探
索审计模式,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服务推进市域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焦中心大局,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作用。着眼党委
政府中心工作,切实找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
着力点。一是在服务干部监督管理需要上持续发力。以领导干部
任职期间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为重点,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
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关注点,加强对领导干部贯彻党
委政府决策部署和执行财经法纪制度情况的监督。编印招商引资
审计监督服务指引 30条、国企国资审计重点关注事项清单 48条,
列明审计关注重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等,及时为领导干部
打好“预防针”、划定警戒线。二是在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上持续发力。大力开展研究型审计,及时研究经济责任审计中发
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宏观决
策管理。聚焦市委市政府“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在
某开发园区经济责任审计中,指导推动整改 17 类招商引资问题;
在县区公安局经济责任审计中,针对现有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在
解决非警情诉求方面效率不高,未能从根本上高效解决企业、群
众诉求的问题,提出在市级层面推动将警企微信群收到的非警情
诉求与 12345 政府热线联通的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批示交办,推动我市公安法治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聚焦市委市
政府“国资管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在市属功能园区和国
企经济责任审计中,提出加快园区内国企重组整合的建议方案,
推动企业进一步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决策机制、加快市场化转型。
三是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持续发力。出台审计监督赋能“四敢”
实施要则,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坚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
发展、尊重法纪,通过看是否方向正确、程序规范,看是否一心
为公、不谋私利,看是否坚守底线、及时止损,对领导干部客观
评价、审慎定责,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改革者、创新者保驾护
航。聚焦影响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市港航中心经济责任
审计中,针对下属航道管理站机构设置不合理、履职不顺畅等问
题,提出理顺权责关系、优化机构设置等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
批示交办,推动航道管理职能作用更好发挥,为淮安加快建设
“枢纽新城”、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水运经济发展水平提供
更加有力支撑。
增强质量意识,系统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质效。深入贯彻
落实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