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市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
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
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XX省委、省纪委监
委的相关工作部署,总结前一阶段我市集中整治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
的形势与挑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以更坚定的决心、更
强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举措,推动集中整治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更大、更实
的成效。
群众身边无小事,正风反腐系民心。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是厚植党的
执政根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极端重
要的政治任务。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超常规的力度
和决心,大纵深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
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问题依然存在,整治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常抓不
懈、久久为功。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深化认识中坚定整治决心
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尽锐出
战,推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回顾前段工作,主要有以下
几个特点:
第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高位推动形成强大合力。市委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
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汇报、
研究问题、部署任务,确保了政治方向不偏、工作力度不减。各县区、各部门也迅
速行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形成了上下
贯通、横向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这种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的组织
领导,为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最坚实的政治保障。
第二,办案震慑持续强化,重拳出击彰显法纪威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
查办案件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紧盯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对群众反映强
烈的突出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清仓”,优先处置、快查快办。据统计,去年以
来,全市共立案审查调查涉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案件1200余件,给予
党纪政务处分1150人,移送司法机关98人。通过严肃查处一批隐藏在群众身边的“蝇
贪”“蚁腐”,释放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强烈信号,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有
效遏制了基层微腐败的蔓延势头。
第三,专项整治有力推进,靶向施治破解顽瘴痼疾。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系统抓好中央及省里统一部署的各项
专项整治任务。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养老服务、医保基金使用等重点领
域,我们集中精锐力量,打好了一场场“突击战”和“攻坚战”。例如,在乡村振兴领
域,我们对近三年的项目资金进行了全面审计和排查,追回被套取、挪用的资金超
过3000万元;在医保领域,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查处违规医疗机构50余家,守
护好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这些专项整治,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实,有
力地推动了行业风气的净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第四,民生实事可圈可点,成果惠民赢得群众赞誉。我们始终坚持整治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人民,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贯穿于集中整治全过程。通过进一步
完善“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工作机制,我们打通了服务群
众的“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走访,累计收集群众“点题”诉
求8000余条,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答题”,成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及教育医疗、养老
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民生难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
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从当前情况
看,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一些领域的
腐败问题手段更加隐蔽、方式不断翻新,发现和查处的难度在加大;系统治理、源
头治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查处一个案件、解决一类问题”的“后半篇文章”做得还
不够深、不够实;部分群众对整治成效的感受还不够直接、不够强烈。对于这些问
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切
实加以解决。
二、保持清醒、认清形势,在精准发力中提升整治质效
当前,集中整治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逆
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推动集中
整治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第一,必须在强化案件查办上持续发力,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惩治是遏制腐败
最有效的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手软。要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把
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一要深挖彻查问题线索。要畅通群
众信访举报渠道,对收到的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件件有着
落、事事有回音。要加强与审计、巡察、信访、公安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构建信息
共享、线索互移、成果共用的工作格局,主动出击,从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