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防汛
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政府第 16 次党组(扩大)会议,主要任务
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
神,全面落实中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当前我县面临的严峻形势,
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全县的防汛减灾及相关重点工作。刚才,我
们集中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几位分管同志分别就各自分管
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相关镇街和部门也汇报了当前的工
作情况,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
当前,时节虽已进入深秋,但防汛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和
不确定性丝毫未减。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县天气形势异常,连续
多轮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全县土壤含水率普遍饱和,多条河流水
位持续在高位运行。根据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测,未来一周我县仍
将面临间歇性强降水天气,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秋收秋播工作形
成了时间上的重叠、任务上的交织,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双
重压力和严峻考验。防汛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年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全
县上下必须立即警醒起来、紧张起来、行动起来,坚决克服任何
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力以赴打赢这场防汛减灾、保
收增收的硬仗。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坚决扛起防汛减灾的重
大政治责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防汛减灾工作不仅是业务工作,更是政
治任务,是对我们执政能力、责任担当的直接检验。全县各级各
部门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当前工
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当前防汛形势的极端严峻性。今年的气
候异常特征十分明显,“秋汛”的威胁远超往年同期。自 9 月以
来,全县平均累计降雨量已达 320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
60%,部分乡镇的降雨量甚至刷新了历史同期极值。持续的强降
雨导致我县主要河流 XX 江及其支流水位长时间超警戒线运行,
XX 监测站最高水位一度达到 85.5 米,超出警戒水位 0.5 米。更
令人担忧的是,全县大部分山区土壤含水率已接近饱和,山体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持续处于高位。我们必须清醒
地看到,“主汛期”结束不等于“安全期”到来,防汛的“警报”
远未解除。面对这种严峻态势,任何一丝一毫的松懈和麻痹,都
可能导致我们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都可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二,必须深刻领会防汛救灾工作的根本政治属性。习近平
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是我们开
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汛减灾工作,就是践行这
一理念最直接、最现实的战场。能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能不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是衡量我们各级干部是否做到
“两个维护”、是否站稳人民立场的“试金石”。全县各级领导干
部要时刻扪心自问:我们的预警信息是否传递到了每一户、每一
个人?我们的隐患排查是否覆盖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我们
的应急预案是否真正具备可操作性、能打胜仗?我们的群众转移
避险工作是否做到了应转尽转、不落一人?在这些根本性问题上,
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决不能有任何折扣。
第三,必须坚决摒弃各种错误思想和侥幸心理。随着防汛战
线的拉长,一些干部群众中可能出现了“疲劳厌战”的情绪,认
为雨总会停、水总会退,存在“看天吃饭”的侥幸心理。还有的
同志认为,我们有现代化的监测手段,有坚固的防洪工程,可以
高枕无忧了。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错误思想。我们要深刻吸取近
年来国内外因麻痹大意导致重特大灾害的惨痛教训,始终保持如
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
到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要以万全的准备,应对万一的可能,把各项防范措施想得更周全
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牢牢掌握防汛减灾工作的主动权。
二、聚焦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面筑牢防汛减灾的坚
固安全防线
防汛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
节,精准发力,务求实效。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对照职责,迅速行
动,将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确保防线坚不可摧。
第一,监测预警要实现“精准到点、快速到人”。预警是防
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协同
会商研判,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一
步提高对短时强降雨、流域洪水、地质灾害等风险的监测精度和
预报时效。要特别关注局地、突发、夜间的极端天气过程,做到
早发现、早预警。预警信息发布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
后一米”。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短信外,要充分运用好微信
群、、应急广播“大喇叭”、乡村信息员等一切有效手段,确保预
警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特别是要确保偏
远山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能够及时收到并理解预
警信息。要建立健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对预警信息接收和
响应情况进行跟踪核实,确保预警不仅仅是“发出去”,更是“见
了效”。
第二,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彻底整改”。隐患不除,
后患无穷。全县要立即组织开展新一轮、拉网式、地毯式的风险
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排查的重点要突出“三个关键”:一
是关键区域。包括全县所有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和“头顶
库”;所有河流堤防,特别是险工险段和穿堤建筑物;所有地质灾
害隐患点,特别是人口居住密集区周边的山体;以及城市低洼易
涝区、地下空间、下穿隧道等。二是关键设施。包括道路桥梁、
电力通信、供水供